日前读贾岛,再次读到“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反复推敲,生怕辜负。
那句有名的题后诗重点强调,“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不想,品读良久,对诗人的凄苦情味没有感同身受,反倒觉得对贾岛来说,“苦吟”亦乐。
苦吟,自然当是刻苦吟诗,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认真推敲,仔细琢磨。有人认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苦心孤诣,可以称之为“诗奴”,并且把“苦吟”感受描述成被奴役的痛苦,无限的放大了创作中的艰难苦痛。这无疑是本末倒置,辛苦创作,劳有所得,“苦吟”原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苦吟”是劳有所得的欣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贾岛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写照。“三年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的表现出诗人长时间在诗句字词上的钻研;“双泪流”则形象的写出追求佳句过程中的辛酸。他的诗纵使在内容上略显苍白,但他铸字炼句的态度,严格要求、不断推敲,最终化腐朽为神奇,尤为值得我们敬佩。纵然没有诗仙李白的才情,也能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苦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贾岛的诗情调偏于荒凉凄苦,这和他时运不济、仕途坎坷有关。对于作诗,他是这么描述的:“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朝来重汲饮,依旧得清冷”。作者喜爱清冷而得清冷,便是他作诗的愉悦所在。在《宿山寺》中他这样写:“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他钟爱于字句精巧,用“透”字来写流行间断的划过树顶,用“逆”字写云行如月走。纵然后人评说“刻意求工”,诗人自己却以之为佳。否则以他“苦吟”的态度,不如心意怎肯罢休!
“苦吟”是业有所成的骄傲。此间骄傲并非贾岛,而是后人为之骄傲,他精心琢磨、字斟句酌的创作态度对后世诗坛影响深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帝王将相纵然炫耀一时,然而想留名青史不得,可贾岛却能把一本《长江集》保留至今。他的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今日中国崛起的文化财富之一,并将继续流传下去。
遥想贾岛,近思己身,古人说“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既知“苦吟”亦乐,那么就应该把“苦吟”的态度用在工作上。特别是在安康市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大力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之时,尤为需要把“苦吟”精神贯穿始终。
所谓“苦吟”,就是要严字当先,在制定政策、落实项目、开展工作时,坚持精益求精,确保各项工作完善细致无纰漏;所谓“苦吟”,就是要实字当头,做到“承天接地”,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充分结合地方实际,确保各项工作务实亲民接地气。
“苦吟”虽是不同的领域,但它所包含的严格要求与认真对待的态度,却是亘古不变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