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社区工厂,温馨的幼儿托管中心,优美整洁的社区环境……和城里的住宅小区并无二致。任谁都想不到,这样的小区,会出现在陕南汉阴平梁镇兴隆村这样一个山区村庄里。
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后就业、就学、就医、养老及环境维护等服务发展问题,汉阴探索推进“建强一个支部、建好三大载体、建设八个中心”(简称“138”)公共服务体系,带领贫困户蹚出一条易地搬迁的幸福路。
党建引领 农民加速变居民
“刚搬来的时候,楼上还有人丢垃圾下来,外头树上挂的被子晾的衣服,真是看不得。现在专人管,小区干净卫生多了。”兴隆佳苑小区72岁的吴大爷对记者说道。
环境改善了,物业公司却一度有苦难言。返乡创业的物业公司经理袁祖武有段时间感到“心力交瘁”,“已经6个月没收到物业费了,社区保安、保洁、水电、绿化这些都要开工资,我都垫不下去了!”
多番与居民沟通无果的袁祖武,找到了兴隆佳苑社区党支部,支部书记欧波经过分析后,发现问题出在住户对“物业”这两个字的理解上,“过去贫困户住在村里,独家独院的,根本不知道物业服务这回事儿,不能接受缴纳物业费,也很正常。”
分析出问题,支部便开始“对症下药”,一系列宣讲会、讨论会,以楼幢为单位召开;规范性制度制定的调解会、听证会,由社区党支部组织顺利进行。由小区居民和物业公司共同协商确定0.38元每平米的物业费也开始正式收缴,98%的住户不到一个礼拜就缴清了物业费。
在兴隆佳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党支部的身影随处可见。为解决社区居民融合难、管理难、服务难问题,综合协调好居民、社会、企业各方面力量,兴隆佳苑社区党支部于6月4日正式成立,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统领,以社区自治组织和工青妇等配套组织为支撑的综合管理体系,引导搬迁群众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照章理事,加速了搬迁农民变居民的进程。
兴隆佳苑社区采取“网格化”模式开展具体管理,每幢楼选出一名楼长作为网格长,每个单元推选中心户长,组建以中心户长为主的业主委员会。着重配合各服务机构,全面掌握每个搬迁家庭的人员、就业、收入等基本信息,协助做好与搬迁户的联系沟通和信息传递,协调楼院内邻里之间处理好睦邻关系。
三大载体 大步走出致富路
在“哒哒哒”的缝纫机声中,42岁的蔡大姐手指翻飞,不一会,一块巴掌大的足球外层贴片就已成型。
“我做的慢,一天顶多能扎60来个,一个提成6毛八,加上保底工资,一个月按计件算下来能有小2000吧。”问起在社区工厂的收入,蔡大姐手脚更快了,“等我熟练了,一天也要做100多个!”
在1300多平米的社区工厂内,同蔡大姐一样的贫困户还有30多名,随着社区内培训的深入,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贫困户易地搬迁,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就业和增收问题。在这方面,汉阴在社区内通过“建好社区居委会或管委会,搭建行政管理服务载体”“ 建好社区工厂,落实就业载体”“ 建好农业园区,壮大产业载体”,持续推动居民搬迁入住后续发展。
在兴隆佳苑社区建设初期,便预留出社区工厂的位置,由政府协调资金配套建立基础设施,再以招商引资的方式选择能人进行企业化运营管理,搭建就近就便的就业载体。
而在社区外环绕的连片土地中,1200余亩土地已流转到由社区支部主导的蚕桑合作社内,以产业园为载体的集体经济正在“开疆扩土”。该合作社由社区支部书记当选为法人, 437户搬迁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入社率98.6%;通过归集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和搬迁入户奖补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750万元,兴建高标准蚕桑产业园,每30-40亩修建一个200平米左右的蚕室,现已建成3个;拟修建产业道路6.5公里,已建成2.5公里,夯实现代化耕作基础。产业建成后,每户贫困户将增收1万元。
除社区工厂、产业园等增收“硬件”建设,致富的“软件”在社区内也没落下。一个以技能培训、劳务派遣、信息联通、纠纷调解为主要功能的行政管理服务载体已经初现成效。目前已培训300人次,劳务派遣150余人次,帮助就业40余人。将培训作为常态化工作,不断提升居民的就业能力,增进居民的致富动力。
八个中心 日常生活有照顾
“他叫付先锋,今年3岁,妈妈在社区工厂,父亲在外务工;他叫刘鑫伟,今年7岁,父母都在社区工厂工作,母亲是聋哑人;她叫蔡家欣,父亲受伤在家腿脚不便……”在社区儿童校外辅导中心,33岁的托管老师陈秀丽对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熟记于心。
“目前中心有2个班,有近20名小孩,因父母工作或家庭问题,白天在这里托管。”小班的老师鲁后利介绍到。
“易地搬迁的短板,除了'看得见'的'增收'问题外,还有'看不见'的服务难问题。目前兴隆佳苑社区共443户1749人,来自全县各镇20多个村,这些居民每户情况不一样,各自的需求不一样。要真正让‘贫困户’变居民,我们必须得抓好服务。”在6月兴隆佳苑党支部成立大会上,平梁镇镇长吴路平的声音掷地有声。
群众的难题,就是支部努力的方向。围绕居民服务痛点,经过前期调研,兴隆社区坚持实用管用可持续原则,拿出了建设“八个中心”的初步构架,探索建成了便民服务(含物业管理)、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校外辅导、健康服务、平价购物、矛盾纠纷调解、文化服务、红白理事8个中心,工作人员优先从小区居民中招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补贴人员工资,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居民自治”的良性循环。
管理规范、运转有序、蒸蒸日上的兴隆佳苑社区,得益于汉阴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个战场所投入的巨大合力。如今,全县20个1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已陆续建成,搬迁社区“138”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全面推开,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正在逐一落实,一幅事关5083户贫困户安居乐业、稳定脱贫、致富小康的蓝图正在稳步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