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雨后初晴,平利县广佛镇柳林子村“爱心扶贫菜园”里,种下去十多天的豆角、菠菜、小白菜长势喜人,“过几天就能上市销售了。”谭晓梅边看边满意地笑着说。谭晓梅是平利县沃源美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菜园是她帮扶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新尝试。
柳林子村以前是烤烟大村,前些年由于道路等因素制约,烤烟从过去的800亩萎缩到300亩,其他产业也没有发展起来,逐渐没落。今年,谭晓梅的企业结对帮扶该村,帮扶6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除了在山上发展3000亩核桃园,给贫困户带来园区补贴、务工工资增加收入外,谭晓梅利用公司的销售平台和自有三家餐饮店的优势,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收购村民山货。
最近,她和村上协商,由村上提供5亩村集体土地,选取20户没有劳力或者土地不好的“边缘户”,种植时令蔬菜,由公司提供种子、肥料,统一收购。“每户的地头都立有一块牌子,按照时令种植不同的蔬菜,循环种植。”
谭晓梅算了一笔账,以豆角为例,一亩地一季预计收1000斤,按照每斤3元的市场价计算,一亩地一季收益3000元左右。“这个项目做好了不得了,用劳少,种植时间短,收益高,短平快。”她计划,运行一段时间,如果顺利,将把这个项目做成品牌,复制推广,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
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梅也在“做试验”。她的公司主营绞股蓝种植、加工、销售,自有绞股蓝种植基地639亩,有加工厂、合作社。在脱贫攻坚帮扶过程中,为了帮助当地农户寻求更多更持续的增收渠道,今年,她和拼多多对接,打造“多多农园”,致力于做精品。
“以长安镇双杨村为中心,辐射柳坝村、西河村,选择51户农户,其中40户贫困户、11户非贫困户,每户发展5亩绞股蓝,标准化种植。首批总投资100万元,由拼多多按照每户1.2万元进行投资,我个人投资23.5万元,农户以土地入股。”王秀梅说,作为股东,多多农园的农户,能实现长效增收、多点增收。
“卖鲜叶有收入,做工有收入,产品销售之后有分红。”农户零风险,公司和拼多多成立合作社,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支持,鲜叶保底全部收购,统一加工,拼多多每个月三天首页置顶销售。王秀梅说:“今年鲜叶收购价每斤4.5元,我们的收购价不低于每斤6元,除去人工等成本,农户一亩绞股蓝鲜叶能赚3000多元,管护好的能达到6000元。等第一批产品加工销售之后,农户还能按比例拿到分红。”
王秀梅说,绞股蓝种植一次能管三到五年,一年之中4月到11月是采摘期,“像银行,每个月都能取。”她说,一旦试点成功,就向公司帮扶的村大面积推广。她还计划,同拼多多开展更广泛的合作,组织农户实施标准化养殖、种菜、纳鞋底、腌泡菜等项目,通过拼多多销售,增加收入。“迎合市场,让留守妇女二次创业。”
平利县高英茶业今年帮扶贫困户222户747人,涉及长安镇金沙河村,八仙镇号房坪村、鸦河口村,正阳镇洪家坪村。根据企业自身业务发展规划,每个村侧重点不同,在八仙镇流转土地建园种植高山茶;在金沙河村种植金观音专做红茶;在正阳镇洪家坪村,不仅计划将茶园扩建到1000亩,还征地9.21亩建设茶旅综合产业园区,发展康养产业。
除了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用工、卖茶叶和山货等方式增收,高英茶业法人高英正在当地农户中物色合适人选,希望通过培养扶持,逐步成长为公司下游供货商。“通过我们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和作用,营造商业氛围,让农户从单纯的参与种植,到参与加工和销售中来。帮扶协议签的是五年,我希望五年以后,成长起来一批加工厂老板、收购山货的老板,商业氛围有了,当市场找产品,农民的山货就不愁卖了。”
谭晓梅、王秀梅、高英都是平利县女子创业协会的会员,她们的尝试是协会会员企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成立以来,协会以“协会+企业+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累计带动2758户贫困户脱贫,成为全县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力量。
秉承把企业做大,把产业做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宗旨,协会企业信息共享、抱团创业,依托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涌现出了100余名优秀女企业家,带头创建省级农业园区5个、市级28个、县级72个,推动贫困村实现了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累计发展茶叶18万亩、绞股蓝5万亩、生态猪5万头、中药材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为全县产业脱贫奠定基础。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种养、配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17年带动1248户3869人,人均增收1050元,2018年带动1510户4532人,人均增收1200元。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协会企业依托农村“三变”改革等契机,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贫困村实际,积极创新,寻求更多样、更长效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兴产业、促增收。目前,已有12家会员企业在15个贫困村开展试点,有力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