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城关镇以构建文明和谐县城为目标,探索推行“1144”工作法,强堡垒、搭平台、抓保障,推动城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质量、上水平。
建强“一个”核心堡垒
镇党委坚持把建强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点,加强班子选育,筑牢了城市基层治理基石。科学设置党组织。根据社区党员职业、兴趣和分布等特点,在环城路、河堤路设立党总支,设置滨江、老年大学、紫邑商圈等“地缘”“志缘”“趣缘”“业缘”党支部。按照“就近、灵活、小型”的原则,先后设立楼宇、街巷、小区等功能型和行业型党小组19个,把党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同步组建网络党支部11个、网络党小组19个,形成“社区党总支+行业党支部+网格化党小组”的组织体系。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采取组织选派、跨区域任职等形式,把优秀社区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社区工作者选配到党组织班子,社区党组织班子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31.7% 交叉任职18人;实行交流互动任职,探索实行驻区单位党员干部进社区担任“兼职委员”,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增强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育好后备人才。大力推行“精英入党”和“青苗”工程,加大在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新兴领域行业骨干、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力度,近两年,共发展党员10名,培育后备干部14名。
建好“一套”管理体系
积极适应社区党建新要求,不断强化社区工作、服务和管理职权保障,形成了共建和谐的强大合力。建立区域共建领导机构。镇党委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推行民意收集、调查走访、意见研判、形成决策、明确目标、公开结果的“六步法”议事流程,定期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联动破解城市党建重大问题。在四个社区成立共驻共建联合会,定期召集联合会议,研判梳理社区群众诉求,研究解决社区建设发展问题。推行“网格+网络”双网管理模式,建立线下“社区、片区、楼栋院长、中心户长”四级网格,把网格内组织、居民全部纳入管理,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强化便民服务窗口管理,每个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民政、计生、社保等公共服务职能窗口,落实专职人员正常值班办理服务事项,值班人员实行AB岗,推行错峰服务,“人休岗不休”,保证服务群众不断档。
搭建“四个”平台
坚持以服务社区群众、推动社区发展为导向,积极搭建便民平台,促进社区干群心连心、一家亲。做实共驻共建。坚持“社区吹哨、部门报道”,社区党组织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将部门资源与社区需求紧密对接,采取“支部制单、群众点单、党员接单”模式,科学制定共性和个性清单,96个驻区单位落实帮扶项目31个;684名驻区单位党员干部认领751个岗位,为社区群众办好事实事469件,帮扶152名困难群众。做优便民服务。依托“互联网+”,发挥政务查询平台作用,健全服务平台信息,满足群众网上办理、预约办理需求。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落实专人全天候专办,限时办结。探索建立“全程代办员”模式,先后为群众代办各类便民事项4013件。做强结对帮扶。做好“1+x”城乡结对帮扶,推行1个社区支部与x个农村支部结对、1个社区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与x个村办企业、产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结对、1名社区“两委”成员与x户贫困户结对,开展新风引领进农村、政策宣讲进院落、扶贫帮困进农户,已实现4个社区与西门河等13村结对,组织开展新民风活动22场次,组织驻区12个单位深入包联村组,开展政策宣讲、普及科普知识12次,动员驻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与18户贫困户结对帮扶,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助力脱贫攻坚。 做亮爱心公益平台。建立“爱心银行”,推行爱心积分管理,引导党员、社会人士、公益组织参与爱心捐赠、善行义举、公益奉献,建立积分档案,定期评比、奖励,对作用发挥好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彰,在全社会形成爱心接力、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夯实“四重”保障
强化机制、服务、阵地、经费保障,突出服务社区常态化、长效化,强化机制保障。建立社区与驻区单位议事协商制度,推行分片包快、上门服务、服务承诺、结对帮扶措施,全面推行社区日常值班、错时上下班等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健全协调服务机制,扎实推进“四社联动”工作,促进驻社区各行各业与社区实现组织联动、党员联管、活动联抓、资源联用、服务联办、文明联创、环境联治、治安联防。强化信息服务保障。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推动服务群众信息化。推行小商店、小辅导室、小照料间、小金融服务点、小消防站等“五小”综合服务台建设。开展网约、预办、网签服务,搭建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互动交流渠道,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绩效与点赞、意见与反馈,实行服务项目、服务过程、服务评价“三公开”,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细化服务。强化阵地保障。打造“一站式”服务网点,接办代办民生行政服务事项,实现社区居民办事简便快捷。按照“一室多用、便民利民”原则,规划建设集社区党校、老年大学、群团之家、社区调解室、志愿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枢纽型党建服务阵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强化投入保障。认真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社区专职干部工作补贴待遇制度,整合驻区单位人财物资源,保障社区各类活动有效开展,以社区为单位每年安排1万元专项活动经费,推动社区在共驻共建、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