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紧盯远教扶贫“八个一百”创建目标,发挥远教资源优势,将拓展学习教育和培育先进典型相结合,让贫困群众搭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打造学用课堂,为群众致富“出点子”
“同样条件差,刘斌失去双手都能把产业搞好,现在党的优惠政策这么多,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到处都是致富门路”。这是大竹园镇七堰村村民贾定菊在远教广场看到视频节目《要幸福就要奋斗》后说的感言,身残志坚的创业脱贫典范深深触动了她,让她心底萌发出创业脱贫的念头,并誓言一定要甩掉贫困户这顶“耻辱帽”。站点管理员晏秋玲说,自从建起了远教扶贫示范广场,有了这个多功能“大屏”,每天滚动播放党的方针政策、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技术、致富典型先进事迹、法制宣传文明新风,定期公开村务财务、党员承诺事项,定期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学习计划,在村“群微信”发布播放节目,村级党群活动中心变得热闹起来了。
今年以来,该区坚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增强支部号召力和凝聚力为抓手,通过推动站点网络升级,拓展教育受众为重点,把“固定学习日”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深度融合,采取“室内+室外”课堂和“集中播放+滚动播放”方式,围绕新民风、社会治理、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工作开展活动,同时,播放红色电影,脱贫典范事迹等视频,有效激发了贫困户致富信心。目前,建立远教扶贫示范广场8个,远教扶贫示范站点20个,远教区域化培训中心8个,实现了群众“方便学、学的好、用得上”。
建好学用基地,为群众致富“铺路子”
“我在徐总这里干有6个多月了,垄地、薅草、采摘......啥都干,不但学到了技术,还挣了10000多元钱”。这是早阳镇贫困户胡登荣看到大沟河村90后小伙徐恒安今年种植辣椒发了财,他正盘算着明年将自家的10多亩地也种上辣椒,吃上产业饭。
“以前饲养本地黑猪总不上膘,没想到简单的活食拌料还有这么大学问。”家住大河镇小河村的贫困户张永连感叹说,自从村里建起了“黑猪繁育”学用示范基地,他便三天两头的到猪场里取经,不仅学到了养猪技术,而且基地还承诺将以高于市场平均价回购他饲养的3头黑猪,更加坚定了他的脱贫信心。向胡登荣、张永莲这样,通过学用示范带动,自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还很多。邀请专家到远教基地现场教学、农民全程参与基地体验学,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实现了贫困群众“学习有阵地、实践有基地、致富有门路”。
为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项技能,汉滨区坚持“远教+基地+专家+贫困户”模式,整合资源,建立远教扶贫学用示范基地25个,区级科技特派员213名,带动发展贫困群众2300余户,开展产业技能培训72次6800余人,贫困群众参训率达72%。
推行远教电商,为群众致富“赚票子”
“我们这里有核桃、油葵油、野生菌类、村民自酿的土酒等20余种产品……”谈及网上销售农特产品,茨沟镇王莽村远教管理员王坤脸上写满了自信,“自从我们有了远教电商,群众再也不用走出去买山货了。”王莽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该村山高沟深,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距城区路途较远,到镇赶集来回需要4个多小时,车费80余元。为此,该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决定由远教管理员王坤牵头成立王莽村远教电商服务店,并担任远教扶贫电商店主,借助远教网络,开办属于本村的购物网店,主要解决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通过组织召开固定学习日和党员大会、上门宣传等形式,将本村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统一收购,包装,实行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并帮助群众代购物品、网上缴费、订车票等事项,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截至目前,该村远教电商店主长期帮扶贫困户22户,帮助群众代销农产品约8万余元。通过推行“远教+电商”模式,为农副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为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区建成远教扶贫电商服务点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