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地处巴山腹地深处的镇坪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镇坪作为陕西省23个拟脱贫县之一,安康市唯一个拟脱贫县,如何高质量完成37个贫困村2570户6000余人的脱贫退出,持续巩固提升6个村3823户12079人的摘帽目标,需要的资源之广、人力之多不言而喻。
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也顺势而为,倾尽资源、人力、服务,开展“远教扶贫八个一批”工程,聚焦一线,剑指脱贫,引发多重“裂变效应”!
远教扶志源头活,破冰群众等靠要
浇树要浇根,扶贫先扶志。镇坪县紧贴群众口味改进扶贫宣传方式,坚持把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勤劳致富。
“失去双臂的刘斌,脱贫致富成名人,想不学习都不行……脱贫路上等靠要,这个方法真不行,勤劳苦干志先行……脱贫路上使劲干,换回笑颜一整村!”镇坪县华坪镇团结村村民王奎在远程教育站点看完专题片《要幸福就要奋斗》后,有感而发写下小诗一首,短短几天内就在团结村微信群及朋友圈广泛转发,并赢得点赞无数。
现年36岁的王奎,2010年与妻子离异后,因为要照顾上学的女儿,无法外出打工挣钱,收入微薄,2017年5月经数据清洗后识别为贫困户。生活的窘迫,妻子的离去,贫困户的帽子,一度让他灰心丧气。
团结村支书张安华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经常上门开导,并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7月5日,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的节目预告出来后,身为站点管理员,张安华觉得《要幸福就要奋斗》这个节目可能是激发贫困群众自信心的一剂良药,于是通知了包括王奎在内的20余户贫困户到站点参加学习。
看完节目后,在场的贫困户纷纷展开讨论,并相互鼓励,誓要脱贫。随后,参加学习的党员群众结合团结村开展的“五净”活动,自发在村上开展了卫生环境整治。事后,王奎找到了张安华,跟他商量了自己的脱贫计划,节目带来的效果大大超出了张安华的预期。
“今年,县里出台文件,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学习,把‘扶智’‘扶志’有机结合,这对我们村上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是一件大好事。以前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执行还有误解,我们利用远教扶贫广场播放相关的政策解读,还播放典型人物事迹,群众理解了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先进模范的影响。”曙坪镇双坪村支书夏忠平感叹道。
尝到了远程教育平台带来的甜头后,夏忠平每周四晚上7点准时打开远教扶贫广场大屏幕,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新民风建设、文体健身等系列活动,以镇坪县本土自强典型邹文玲、候柱铭、刘继明等人为主题的扶贫示范课件,更是深入人心。展示候柱铭事迹的《双手》还在中国文明网刊播,极大的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基地培训重学用,扶智课堂助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归根结底还是要快速帮助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提升就业技能。
“种植白芨要覆上黑色的地膜,这样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也能保持土壤的温湿度……”近日,在钟宝镇民主村白芨基地里,技术人员罗先桂正在对前来学习的村民进行技术讲解。
陈琳就是民主村的白芨种植户,每次培训她都积极参加,“通过学习,我晓得了如何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而且在这一边听老师讲,还能进行实际操作,很实用。明年我准备再流转一些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罗先桂介绍到,白芨虽然不是镇坪本土中药材,但是现在有白芨种植意愿的群众越来越多。作为镇坪县唯一一个白芨种植的远教扶贫学用示范基地,她有义务、有信心讲好白芨种植这堂课,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白芨种植。
罗先桂口中的远教扶贫学用示范基地,是镇坪县依托产业园区、合作社、社区工厂等建立的技术培训“课堂”,除了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协调解决基地生产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还制定帮带贫困户任务清单,定点吸纳贫困群众加入,定向提供就业岗位。截止8月底,镇坪县通过远教扶贫学用示范基地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吸纳带动1300余人增收。
类似的情景每个月都会在镇坪县各村上演,从2017年起,镇坪县加大投入,建立了58个远教扶贫学用示范基地,务实开展“一月一学用”活动,切实打通了远程教育服务党员、干部、群众“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大教育、大资源”远教工作新格局。
“我们的目的是把远教扶贫示范基地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扶智课堂。”县委组织部基层办副主任陆文龙介绍,镇坪县在建立远教扶贫示范基地的同时,将农林科技局技术人员、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等组成的远教教学辅导专家团选派到基地,建立基地和专家团队“一地一队”联动机制,为群众面对面技术培训,形成站点学与现场讲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实现产业与培训的互动互促,引导和鼓励当地党员群众创业、带富。
携手电商搭平台,农家特产网上俏
处于富硒带的镇坪又被称为“巴山药乡”“养生天堂”“长寿文化之乡”,农副产品原生态、品质好,但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的生产方式还处于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时代,这些绿色无污染的土特产并没有给群众带来经济上的效益。
要想富,找销路。基于此,镇坪县利用远程教育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通过淘宝、阿里巴巴、微店等电商平台建立远教扶贫电商示范店,可直接销售土蜂蜜、腊肉干、笋干等农产品。
城关镇白坪村的胡雄兴,大学毕业后返乡回家创业,在村担任远程教育管理员后,他得知了更多的市场消息和政策信息。于是他主动找到镇党委,提出了建立电商店的想法,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下,年轻有文化的他敢为人先,开办了城关镇第一家远教扶贫电商示范店,开始在网上售卖土特产,并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汉水峪农”。
让他没想到的是,村里无人问津的土货,一“触电”就成了“网红”,这些土特产经过网上的宣传,销量比之前翻了好几倍,就拿土蜂蜜来说,本地市场价不会超过60元一斤,但是在网上一斤卖到了100元以上。
胡雄兴介绍:“我一个人赚钱还不行,我要把我们村的贫困户都带动起来,把他们的农副产品收购过来,加工、包装,再往外销售,这样才能真正带动群众增收。”
通过这一契机,远教扶贫电商示范店店主每月对周边农户的农副产品进行统计、收购,及时洞察市场情况,向贫困户反馈需求信息,利用远教扶贫示范广场、微信群、村务公开栏等途径进行信息发布。致力于打造“从教产出到包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构建“电商+订单农业”的稳定销链条。
随着线上业务的顺利推进,镇坪县结合实际,将远教扶贫电商示范店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项目来抓,在人力、财力、
物力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对电商运行进行统一规范和部署,采取精细化管理,并邀请老师讲解电商知识,致力于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眼光的一批群众发展电商,带动更多群众实现脱贫,真正实现远程教育、电商网店和贫困群众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镇坪县充分聚合远程教育资源,在全县建设以“远教扶贫示范站点、广场、区域化培训中心、学用基地、电商店、扶贫学用典型、扶贫教学课件、‘扶贫之路’专刊”为主要内容的远程教育“八个一批”工程。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近400万元,解决实际问题360多个,整县脱贫的目标任务也从美丽愿景一步步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