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镇坪县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2023-08-07 17:16 作者:卜美艳 来源:镇坪县委组织部 字体大小:【

近年来,镇坪县牢牢抓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一主线,紧紧围绕走向群众、带动振兴这一根本,把最精干、最优秀的干部派在一线,新时代展现党员干部的扎实作风,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熔铸勇于担当的坚定信念。全县18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及基层群众感恩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五大振兴让农村群众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要我去”到“我要去”的转变

镇坪县坚持把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作为选派驻村干部的核心标准。突出“党委部门到组织弱村、资源部门到产业弱村、综合部门到基础弱村”原则,向58个村精准选派18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实现了选派全覆盖,驻村第一书记成为引领镇坪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2021年7月18日,在阳河村会议室新老两批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正在召开轮换交接见面会,省司法厅新选派的第一书记汪礼树说:“振兴阳河村是我的第一责任、村强民富我的第一使命,组织满意、群众满意我的第一标准”。从那时起汪书记开始了他的驻村之旅,从走入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熟悉村情民意,确定“一园区两产业三带动”发展思路,积极引进新品种中药种植,打造镇坪首家碧根果示范园区,群众户均收入增加4000元。深入群众、走访农户800余次,先后争取协调行业、社会资金300余万元,加强道路、河堤、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阳河村先后获得“平安家庭示范村”“目标责任考核先进村”等荣誉。

汪书记深受群众的认可。阳河村支部书记屈召勇说:“汪书记即将两年期满,群众都很舍不得他,好些群众找到我说,把汪书记留在我们村吧。”汪书记也表示,只要组织安排,他也愿意“留下来”继续为阳河村乡村振兴再发力。

由开始的不愿意,到现在的不舍,驻村第一书记江涛是县委宣传部选派东风村驻村干部,他说:“开始单位领导找他谈话,要去曙坪镇桃元村驻村,桃元村离县城18余公里,交通不方便,对村上工作又不熟悉,内心是不愿意去村上的”。经过两年的驻村,逐渐找到了与群众打交道、建感情的方式,工作思路也渐渐明朗了。“我觉得驻村很有意义、有温度,为群众帮忙交一份医疗、为企业协调场地等等,看似都是小事,但是群众会很感激、很满足。群众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了、“荷包”越来越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这样的驻村生活我觉得值得”,江涛说道。

为更好的解决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坚持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后勤保障,从政治上高度关心、在工作中重点关注、从生活上细致关爱,极大地激发了驻村工作热情。两年来,共提拔使用9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投入180余万元落实驻村干部工作经费、乡镇补贴、人身意外保险、生活补助等。

“驻村”到“强村”的转变

我们在乡村振兴中走深走实群众路线,真真切切听群众说话、同群众说话、替群众说话,党群干群关系更加亲密无间,乡村发展成果更加具体可观。“第一书记五大职责”为驻村干部前进指明了“方向”。

建强村党组织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乡村要振兴,党建必先行。为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帮扶实效,以‘软硬结合’的方式持续巩固省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双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松介绍到。

陈松是县纪委的一名干部,双坪村帮扶单位县农村发展财务运行中心没有符合条件的驻村第一书记,于是县级统筹了一名第一书记。为加强双坪村党的建设,通过规范组织生活、强化理论学习、推动建章立制,着力解决村党支部政治能力不强、战斗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修缮阵地、布置党员活动室、设计党员宣传设施,充分保障党群活动、政策宣传等工作开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这句话在双坪村村党员群众中得到广泛认同,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越来越强。

资金是三坪村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也成了驻村第一书记李冬的重要任务。李冬书记多方协调争取帮扶资金,跑部门、跑帮扶单位、说好话等等,把所有的耐心都用在了驻村帮扶工作上。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并把争取来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新修河堤800米,硬化村六组、七组通组路,安装路灯60盏,改造提升村民主要聚居区饮水设施3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0亩,建成土特产加工厂面积700平方米。一项又一项工作的逐步落实,让三坪村的群众看到了新气象,也让大家更加认可这位扎根基层、狠抓落实的驻村第一书记。

两年来,全县95个单位驻村帮扶58个村7个社区。65个驻村工作队共对接落实项目270个,引进资金3059万元,2000名党员干部结对。进一步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58个,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9个。

“等靠要”到“勇敢闯”的转变

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镇坪县广大群众紧跟村集体经济“强村”步伐,探索出“抱团发展、村企联建、特色种植、特色文旅”等多种符合镇坪实际的产业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5%以上。

发龙村之前是软弱涣散整顿的对象,产业薄弱、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对于在发龙村驻村的第一书记刘益波来说解决这些难题,就是驻村的最大目标。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驻村第一书记积极与镇党委、村支部商讨,依托“三联”工作机制,成立了发龙商城商贸有限公司和发龙林源商贸有限公司,扩大林下黄连栽植500亩、金银花种植100亩,优质核桃苗1万株,预计产值将达120万元以上,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阳光照耀下的马镇村,显得格外的耀眼,广阔的烤烟基地中一个年轻的小伙正在查看烟苗的长势,他就是马镇村第一书记常勇。

自驻村以来,常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发展烤烟产业,近两年流转土地种植烤烟130余亩,累计劳务用工1886余人次,带动村民从事烤烟生产增收30万余元,集体经济增收14万余元,集体固定资产增加22万元。

常书记说:“搞产业发展其实是一个很杂、很累的活儿,要和群众协商好扭转土地,又担心技术不到位颗粒无收。就算是这样,我们也要勇敢尝试,并且要做出成效”。

行百里者半九十。驻村工作开了个好头,但也仅仅是个开始,乡村振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常勇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正步履不停、继续奔波在田间地头,全力跑好乡村振兴过程中自己手里的这一棒。

正是这些默默在乡村振兴一线奉献的驻村第一书记们的付出,进一步巩固了成果、扩大了收益,实现“支部有了向心力,党员有了带动力,群众有了积极性”的深刻转变。村级党组织标准化示范创建一个接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个比一个高,群众日子一户比一户幸福......是他们让乡村在振兴的路上井然有序、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