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宋家镇:“五聚焦”扎实推进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3-07-21 17:03 作者:方凤玲 来源:白河县宋家镇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宋家镇深入学习贯彻热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跑出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聚焦党的建设,固牢基层堡垒。抓发展就是抓党建。党的建设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深了就是凝聚力。宋家镇持续以“四比四创”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贯彻落实省委“三个年”活动落细落小,认真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组织中心组学习11余次。组织年轻干部集中学习交流研讨2次、驻村工作队培训5次、青年干部擂台比武2次、干部小讲堂2期,利用网络学习人均达150学时以上。深入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2次。严格落实基层减负要求,逐村开展“两精简三清理四规范”工作,已完成办公场所牌子和上墙工作制度清理。不断提升武装工作水平,为军队输送优秀青年2名。以教育整顿为抓手,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开展纪委书记讲专题党课1次,共受理各类问题线索4件,转立案4件,结案4件,给予党纪处分2人,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4人。

聚焦人才培养,赋能振兴根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宋家镇始终坚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深挖乡贤能人资源,鼓励他们通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发展特色产业和自主创业,营造出了尊才重才的良好氛围。近半年来,通过开展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高层次人才招聘等途径,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镇公务员、事业单位新增工作人员7人。始终坚持“围绕产业育人才,育好人才兴产业”的工作思路,倾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蓄水池”。已召开招商洽谈会、乡贤座谈会等共计10余场,引进本土人才回乡投资项目30余个。深入挖掘打渔鼓桶技艺,四代传承源于民间且乡土气息浓厚,其独特的魅力满足了民间文化生活需求,深受群众喜爱,该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让本土人才“破土飘香”,对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壮大非遗文化,提振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乡村振兴“铸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的精神动力。

聚焦产业建设,激活发展动能。紧紧围绕产业富民发展思路,汇聚“党建+”合力,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茶叶首位产业,巩固拓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产业强镇成效。全镇已成立市场主体118家,其中省级园区1家、市县级园区22家、镇级园区5家、家庭农场21家、合作社69家,新增茶园改造、低产茶园管护2500余亩,1000余户群众镶嵌在增收致富的产业链上,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主多辅”的产业发展格局,新认定创业致富带头人43人。全镇已规范化种植魔芋6300余亩,建设标准化粮油种植示范基地10处2800亩,黄姜种植及管护1500亩,林果种植800亩。将园区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赢得白河县第五届茶旅文化节暨“春游白河”系列活动在宋家镇双喜村歌风春燕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吸引全国超千万网友在线观看和互动,活动期间共销售农特产品168余万元。

聚焦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深入推进“1535”工作法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镇边治乱、村边治脏、河边治污、路边治尘、屋边治差”为重点,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原则,清理乱堆乱放70余处,乱搭乱建20余处,改造卫生厕所25座,整治污水排放3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持续改善全镇空气质量,不断深化秸秆禁烧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充分发挥“田长、河长、林长”巡查管护效能,常态化开展护林19920次,巡河200余次。全面加强生态修复,对卫片执法图斑、重点道路实施专项治理。同时,将环境卫生奖惩纳入《村规民约》,制定了《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垃圾清运制度》等制度,通过开展卫生检查评比,结果与村集体分红、道德评议挂钩,约束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聚焦乡村治理,实现多元共治。宋家镇以学习宣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为契机,扎实开展“化积案,治重访,促稳定”攻坚行动,落实领导干部坐班接访、一线走访、带案下访等“三访”机制,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工作要求,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个。持续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和“黄赌毒”“食药环”违法犯罪等专项打击行动,组织“红袖章”队伍开展治安巡逻150余人次。结合“321”基层治理模式,镇村综治中心常态化规范化实体化运行,严格落实宋家镇网格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全镇99名网格员积开展信息摸排、代办服务、宣传宣讲等工作,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为群众解决“急难盼愁”问题20余件,实现“小网格”发挥“大功效”。结合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并持续加强志愿服务队建设,健全并落实“一约四会”制度,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