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军民村以巩固提升市级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成果为抓手,聚力党建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这一主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和“党建+”两个关键,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基层党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强基固本,墩实基层党建“内功”。构建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统筹抓总,支部副书记、党建指导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务实抓牢工作机制落实、组织生活开展、班子队伍建设等工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工作思路,聚焦“五大振兴”,年初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按照“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日必办、周清单、月通报工作机制,将明确的14项工作任务分为普通、重点、难点三个等次,按照责任分工和干部自身特点,有轻重缓急的明确到干部人头上,着力实现事有人干、人有事干的工作格局。以“八个”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照《发展党员细则》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紧盯村级后备力量培育这一关键,深入挖掘毕业大学生、在外能人及乡贤能人等本土人才资源,为村级事业发展蓄足“源头活水”,两年来,先后吸纳1名在外能人返乡到村任职,将2名产业大户成功发展为中共党员、2名35岁左右乡贤能人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备案,回引2名在外创业能人到村建厂投产。
亮牌登高,彰显基层党建“外功”。创新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和“党员办实事、群众得实惠”活动,将全村52名党员按照有职党员、骨干党员、年老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进行精准分类,结合年度组织生活会,采取支部列单、党员领单、支部派单的方式,组织党员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党员承诺,并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公示栏进行张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将每一名党员锤炼在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便民服务、人居环境整治、村域治理主战场、最前沿上。按照党员个人自主申报、支部到户实际查看、组织党员评议讨论的工作流程,结合每季度党员大会,对党员践诺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并将评议结果作为爱心超市积分、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有效推动党员履岗有责任、工作有目标、干事有作为。两年来,全村所有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223件,16名党员户成功打造为“五美庭院”示范户,29户党员户冲锋在产业发展最前沿(其中1户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县级就业帮扶基地,个人被安康市农业农村局授予安康市第四届“十大养蚕状元”荣誉称号;1户被评为县级家庭农场),23名党员通过介绍务工信息,带动身边108名群众稳岗就业,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得到牢固树立,“党员在前带头干、群众跟着比着干”的风气蔚然成风。
旗帜领航,淬炼基层党建“真功”。以“三个年”活动开展为抓手,深入实施“三联”工程,探索“党建+集体经济”“党建+产业发展”工作模式,打造形成了“一园两厂三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建成一个标准化县级农业示范园区。回引在外能人到村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杰鹏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亮化美化园区环境,采取集体经济注资的方式,引导业主启动二期建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2022年,富硒乳酸菌鸡蛋产量达到300万枚以上,持续稳定劳务用工30人以上,扶持村集体经济年稳定增收3万元。盘活东沙河米厂和军民红薯粉条厂。采取“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在村企业东沙河米厂扩大生产规模,发动51户农户与东沙河村集体经济签订优质水稻种植110亩;扩建民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红薯粉条生产加工标准化厂房,通过消费帮扶、线上线下促销、产品进商超等方式,产销纯手工红薯粉条12000斤,“两厂”生产经营的健康有序发展使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5万元。打造蚕桑基地(产业帮扶基地)、地膜马铃薯基地和油茶基地。采取“支部搭台、能人唱戏”的方式,依托山岔沟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产业帮扶基地(蚕桑基地),引领全村年稳定养蚕800余张;探索桑园套种地膜马铃薯60亩,有效放大土地资源效能,实现合作社、农户双赢;吸引能人到村流转1000亩闲置土地,建成千亩油茶园,变农户分散自主种植为集中统一管理,切实让农村土地资源活起来、闲置劳动力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