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在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崭新命题,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意义予以高度评价,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作了归纳和概括,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大会报告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9个方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中央召开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
1997年2月19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共产党能否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走下去。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大会强调,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表明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