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与世长辞。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时刻牢记“忠”“干”“廉”的“三字箴言”,用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用生命谱写为民之歌,在西宁最好的季节,在他深爱的青藏高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命答卷”。
以“忠”字为首,书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答卷。“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朱治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作为城里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选择把根深深地扎在高原、扎入基层。参加工作20多年,朱治国把时间“这杯水”倾注在事业上,“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满格”工作模式早已成为常态,但他却毫无怨言。截至离世前,朱治国的足迹已遍布青海各地,一张被标记村名的地图,镌刻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印章。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发自内心、坚定不移、不讲条件地对党忠诚,要坚持“心”近基层、“身”入基层,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练就“真本领”,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的“纯粹”底色。
以“实”字为重,书写“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实干答卷。“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这是朱治国写在笔记中的话。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从茫茫戈壁滩下基层的饱经风霜到一丝不苟写报告的废寝忘食,朱治国始终本着“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干事劲头,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即使嘴唇冻得发紫、眼镜布满冰霜也阻挡不了他为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肩负起“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责任担当。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主动扛起该扛的责任、尽到应尽的义务,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挑战面前不退缩,沉下心来、在工作岗位上实干苦拼,在履职尽责中走好建设基层之路。
以“廉”字为荣,书写“为政之要,曰公与清”干净坦荡的廉洁答卷。参加工作20余年,朱治国始终坚持“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和妻子异地两年,他没有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基层同志汇报工作,有时给他带点土特产,他都当即回绝;办公室按月收取加班餐费,有一次出差,办公室人员替他垫付,他出差回来后立即送还。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他自始至终不存在一点私心、有的都是公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练就“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肌体,坚持原则、敬畏法纪,以律己之心、克己之心,拧紧廉洁自律的“总开关”,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赤子之心,坚守廉政为民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