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探索建立村村联强弱抱团、村企联要素互补、城乡联资源共享、内外联发展共富等联建机制,健全完善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巩固拓展“三联”机制成效,实现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
村村联“强弱抱团”。巩固村村联成效,推行组织共建、队伍共管、发展共谋等形式,探索建立村村、村企联合党委(党总支),构建区域化基层党委或党总支下设若干产业链党支部的党组织架构,推动村与村强弱抱团,实现农村特色产业和基地建设连片带动、融合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村镇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定期组织联建村党组织开展大事共商、要事共决、实事共办、难事共解。采取双向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定期组织联建村村干部开展互访、互学、互助等活动,实现思想融合、任务共推。聚合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发展,实现同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有效延伸,村集体、农户同增收、共致富。
村企联“要素互补”。按照“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模式,和优势联享、发展联手、活动联办等联建措施,充分发挥村企特长,推进村企党组织联建共建、产业联合发展、资源联享联用。村级党组织对资源全面摸排,制定形成资源清单、发展需求清单,精准配置关联性高、带动性强的联建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类型与村级优势叠加效应。定期选派村级班子成员到企业实践锻炼,帮助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发展思路。村党组织定期为企业在土地流转、劳务组织、原料生产等方面提供服务。联建企业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订单产销等方面,带动联建村发展主导产业。推动村企党组织书记互上党课、共过组织生活、党员结对帮扶,提高村企党建联建水平。
城乡联“资源共享”。县级帮扶部门党组织与帮扶村党组织开展结对联建,聚焦人才联动、帮困联助、发展联推等方式,充分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帮扶部门将政治素质好、热爱并熟悉农村工作的264名优秀干部选派到联建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联建双方签订联建协议,每半年至少共同研究一次党建工作、开展一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协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村级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能力。帮扶单位党组织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开展结对帮扶、扶难帮困、农产品销售等工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制约村级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机关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互赢共促。
内外联“发展共富”。探索跨镇抱团、跨省联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镇优势,突破地理限制,实施村村、村企党组织“跨镇抱团”,以木瓜、茶叶、核桃、种养殖等特色产业为载体,联合发展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组建产业联盟,实现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建立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一盘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打造陕鄂边际区域相互开放合作示范区战略定位,加强与湖北邻县周边党组织结对联建,重点围绕产业合作、技能培训、劳务协作、流动党员管理等方面深化合作。充分用好苏陕协作、区域对口帮扶等资源,推动县域内村企党组织与对口帮扶机关、企业党组织等结对共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开放型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