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

2022-10-18 09:11 作者:鄢海燕 来源:紫阳县委组织部 字体大小:【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底线思维,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离不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党员干部要认清坚持底线思维的意义,将底线思维作为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提高底线思维的本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坚持底线思维,找准底线是前提。对领导干部来说,既要有分析、研判复杂形势的能力,也要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只有做大量调查研究,把真实情况摸清楚弄明白,经过思考、分析、综合,才能对形势作出精准判断,找到必须坚守的底线。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做出突破底线的事,并非有意为之,而是不知道底线在哪里、边界在哪里。要么是能力不足,对形势把握不准,对问题认识不清,对风险评估不够;要么是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尊重客观规律,凭主观臆断作决策、瞎指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找准底线过程中,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实功夫才行。

找准底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守住底线。科学发展底线、维权维稳底线、民生保障底线、食品安全底线、生态环境底线等条条底线都很重要,都要守住、守牢、守好。在守底线与现实的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不可持续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舍得为了守底线放弃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不可持续利益,以此换取长期的、全局的、可持续的利益。当要上的项目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或者超出当地环境承载能力时,就要敢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样才能守住生态底线;当一些决策可能会引发群众情绪、激化矛盾纠纷的时候,宁可放一放、缓一缓,等耐心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再推动实施,这样才能守住和谐、稳定的底线。只有处理好取和舍的关系、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才能真正守住、守牢经济增长、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重大底线,实现科学发展。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进新征程中每一项工作都要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进行,都要想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有多大。在工作推进中要积极寻求规避风险、化解矛盾、谋求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坚持防患于未然,预先估计事情可能的发展前景,预先看到事情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防止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预先为攻坚克难、化险为夷、稳中求进争取最好结果做好充分准备,做到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征途上少走“弯路”,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稳中求进、开拓创新。 

守住干事创业底线的同时,更要守住为官从政的底线。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使自己的行为在党纪国法的边界之内,守住政治底线、法治底线、廉洁底线,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依法执政行政、干净清白做人,努力使自己内心操守、思考问题方式、为人处世态度、履行公职行为,同党纪国法完全一致、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底线思维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精神,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时刻保持从容清醒的定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担当,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应对好每一场风险和挑战,在伟大复兴之路上牢牢掌握主动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