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干部队伍“良性循环”

2022-09-29 08:54 作者:寇小敏 来源:白河县委组织部 字体大小:【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守门员”,肩负着为党和人民选拔优秀干部、为宏图伟业输送“源头活水”的重大任务,要握紧考核“指挥棒”、用好监督“放大镜”、疏通上下“双行道”,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出入畅通的良性循环,让能者上、庸者下、下者进成为新常态。

握紧考核“指挥棒”,让干部“上之有理、下之有据”。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推动《规定》精准落地见成效,组织部门必须用好干部考核的指挥棒,健全完善务实有效的考评制度,以精准考评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要以政治素质立标尺,坚持把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放在首位,把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七个有之”的干部及时甄别出来,让政治上的“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无处遁形。要以实干业绩论成效,聚焦观察干部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关键时段是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化长远眼光、链条思维、综合意识,动态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随时掌握干部的“活情况”“新变化”。要以群众满意树导向,将考核触角延伸到面对面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通过家庭访、邻里访、社区访听取群众反映、了解群众口碑,真正识别出谁该上、谁该下,使干部“下”的服气,“上”的硬气,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用好监督“放大镜”,让干部“上不带病、下不带怨”。

《规定》完善了从严监督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为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各级党组织应把功夫下在平时,要坚持综合分析研判常态化,做到识别领导干部阵地前移,到现场看、去一线听、与知情人谈,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识别领导干部,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前瞻性和科学性。要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结合巡视、巡察整改,加强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加强与纪委监委、政法、审计、信访等部门联系协作,把监管抓早抓小、抓常抓长,对一些干部身上的小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对一些传染性、危害性强的病症,早打“预防针”,对一些有“硬伤”的干部坚决挡在门外,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疏通上下“双行道””,让干部“上其有为、下其有位”。

“能上能下”带来的是“有上有下”。《规定》对领导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从原来的10条修订为15条亮明了优与劣的标尺,明确了“上”与“下”的情形。各级组织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真正让干部“下得来”,更“上得去”,切实激励广大干部新征程上奋力担当作为,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要畅通“上”的渠道,大力择优,加大一线提拔使用力度,让考察干部的“镜头”聚焦到攻坚克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急难险重一线,着力把善于攻坚、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把信念强、有思路、办法多、能战斗的干部重用起来。要疏通“下”的渠道,严格标准,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杜绝“推拖绕”、整治“庸懒散”,对工作有疏漏的,及时纠正错误,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提醒谈话、咬耳扯袖,对应战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岗位,让无为者“无位”,引领干部“竞相为”,推动干部“勤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