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在安康】孙新宇: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

2022-09-26 08:23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大量设备入网上云、海量数据毫秒级传输、智能调度优化排产,自动化生产提质增效……走入总部位于安康的陕西鑫卓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卓青),科技的力量随处可见。从一群人到一台设备,从人工管理到智能生产,这样的变化离不开西安交通大学孙新宇教授的帮扶指导。

将“工作站”扎在生产一线

2020年,鑫卓青公司依托安康市高端人才与重点项目交流合作平台,以重点项目筑巢引凤,成功签约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工业工程系孙新宇教授,在设备调试、技术引进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让这家电子配件制造企业实现了从日产3000条数据线到8000条数据线的巨大飞跃,迈出了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一步。

每当了解到公司存在问题后,孙教授都会立马放下手头工作,第一时间赶赴安康总部,着手研究企业引进的机器设备,日以夜继反复实验调试,自动焊接机的焊接时长改了又改,锡线长度调了又调,原材料反复筛选,最终得到所有机器的最佳参数,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奠定了前提基础。孙教授凭着一股肯钻敢干的劲头,将课堂搬进企业、把论文写在车间、用知识赋能生产,为中小企业增添了更强的信心动力。

用新技术破解工艺难题

数据线焊锡节点工艺是搏击市场的重要法宝。但在生产实践中,工艺的复杂性及较高的设备操作要求,导致生产规模和效率迟迟得不到提升。面对白热化的竞争环境,这些看似微末的细节问题,往往是取得订单的决定性因素。

对此,孙教授敏锐地认识到,这类问题是困扰制造业企业的普遍问题,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数字孪生技术则有希望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数字孪生是指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由于该技术能在虚拟空间中呈现实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因而有助于对生产运行开展实时监控和精准操控,以减少其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效率和质量得到兼顾。这项技术的引入,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与企业自身的创新方向相吻合。

在孙教授的指导下,鑫卓青引进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半自动数据线节点焊接设备上实现了人机有效结合,既提高了产稼动率,也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产量提成达到2倍以上,不良率降低超过6倍以上,仅不良减少一项便省下60万元成本。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安康市首家智能化电子产品生产工厂在鑫卓青“开花结果”,企业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把“培训班”搬到车间现场

线束产业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能耗污染小、入职门槛低、企业用工量大等诸多特点,既符合国家产业转移的发展方向,也是安康市加快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2020年考察调研期间,孙教授对安康市线束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给予高度评价。有前景、有设备、有技术,对于一支高精尖技工团队的需求就更加迫切。

为解决专业技工短缺问题,孙教授在当地组织专业技术生产培训班,通过现场教学,让员工在实际运用中掌握技术要领。比如,针对为什么不直接用人工烙铁而用焊接机焊接的问题,孙教授通过比赛等方式进行了生动说明。比赛结果表明,人工焊接不良率高达7.5%,机器焊接不良率只有不到1%。孙教授用看得见的事实告诉员工,使用机器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更实现了品质的突破,这才是学技术、用机器的目的所在。在孙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员工在现场教学中一步步成长为行家里手,使智能制造转型最重要的“人的问题”迎刃而解。

“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一线、不断提升企业精益化生产能力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孙教授常说:“只有坚持向创新要活力、向人才要效益,才能让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愿景变作现实图景,使广大中小企业抢占创新赛道的动能竞相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