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宁陕县城关镇三星社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的街道、干净规整的店面、道路畅通、车辆停放有序,让人眼前一亮,如此整洁舒适的社区环境,居民住得既舒服又开心。
三星安置小区位于宁陕县城南侧,是宁陕县最大的搬迁安置小区,共有40个单元住宅楼,容纳了来自全县11个镇48个村社区的502户1707位搬迁群众入住,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近年来,宁陕县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的全过程,实施“三心工程”,为社区绘就幸福“同心圆”增添了浓厚一笔。
建堡垒,社区发展有“主心”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在三星安置社区,45岁的党员胡德勇擅长文体,精神矍铄的他经常带领居民自编自排秧歌舞,把文娱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019年初,刚搬到城里时,来自筒车湾镇的搬迁户胡德勇有几个担心。“以前在村里我们有什么事情都去找村支书,这里人生地不熟,有事到哪里找组织?”
搬迁群众田凤霞也同样怀有疑虑,“搬到了集镇、住进了新房,但缴纳合疗还要回原村办理,应该找谁来解决。”
2019年,面向易地搬迁群众的三星社区党支部正式“诞生”。党支部围绕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贫困有人帮“四有服务”目标,选优配强社区支部班子,吸纳零散党员、成立党小组,壮大党员队伍,量身定制任务并开设了“一站式”服务窗口。
在此基础上,社区成立社区后扶办公室,构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管理服务体系和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上办”,协调解决居民解决矛盾纠纷,‘家家帮’‘安心菜园’‘红、黄、绿’三色管理等社区新名词应运而生”。
“自从有了社区党支部,办事方便了,心也暖了,我也有了一个新身份文艺宣传员”胡德勇如是说。
优服务,社区治理好“暖心”
“我今年77岁了,不识字,只会做农村的柴火饭,刚搬到社区,这些电饭锅、电磁炉啥的不会用,还是党支部书记周锦飞不嫌弃我这个老头子,教我学会了用电器。”8月20日,三星安置社区张功兴面对笔者激动地说。
群众有困难,只需要打一个电话,社区就会安排专人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三星安置社区网格员邵发安笑着说,“水费、电费怎么交?家里漏水谁来管?小区卫生谁负责?村民刚搬来时每天会接到30多个求助电话,现在每天只有5个左右。”
三星社区党支部在开展“群众点单、支部接单、责任人验单”暖心便民服务的同时,还推行便民代办、志愿服务、“微心愿”认领等“服务清单”。同步开展“党员带头服务社区”“包户责任人入户走访”等系列活动,使每一个搬迁群众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让群众搬得安稳。
截至目前,已有30名居民群众和22名党员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小区志愿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200余件,争取各方社会资助,救助困难家庭10余人、累计慰问资金2万余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真正做到同心、同向、解难题、办实事,共同打造“小区治理共同体”。
有事干,群众增收更“安心”
8月20日,走进宁陕县三星社区,只见配餐中心的员工正忙得热火朝天。“我一个月能拿2500元,在这里干活还能照顾家庭,不比外边打工差!”三星安置社区的搬迁脱贫户、监测户汪小芳高兴地说,不出大山,不知道在县城也能有这么多挣钱的门路。
针对社区搬迁对象留守妇女占比大的情况,本着家门口就业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公益岗位兜底一批,千方百计帮助搬迁群众稳岗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每户有一个工作岗位。宁陕县城关镇三星安置社区叶祥友介绍:“社区组建了创业就业服务机构,全面摸底,按需配岗,发动70 余名搬迁群众成立了社区家政服务中心,解决了100余人就业问题,人均月增收800元。”
该社区坚持以支部为引领,在社区配套建设社区工厂、家政服务、服装厂,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搭建信息共享、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平台,社区党支部与县内外企业建立互通共享机制,“一对一”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办起“小课堂”,建立社区讲习所,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户均一人就业,让搬迁群众从挪穷窝到谋新业。
目前,该社区累计培训护工、家政500余人次,厨师烹饪技能培训100余人次,提供岗位500余个、解决200余人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增收2200元,走出了一条“支部为龙头、企业为依托、党员为骨干、群众为主体、富民为目标”的新路子。
近年来,从“山头”到“城头”,从“村民”变“居民”,一“搬”跨千年,斩断的不仅是穷根,也激发了宁陕儿女从“心”的奋斗。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那一句句从心底里发出的感言,无不彰显了宁陕人在奋进路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