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如何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就是要以组织担当破解干部不善担当、不敢担当、不愿担当难题,构建“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互动机制,让“担当”成为每名干部最鲜明的底色。
勤于教育引导,为“不善担当者”注入“强心剂”。不善担当,究其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本领不强,想干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短绠不可汲深井,水浅难以覆重舟。实践证明,发展高质量离不开干部高素质,尤其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提出的“八项本领”“七种能力”,就是干部成长成才、干事创业的“努力方向”。我们要把教育引导作为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帮助干部提高理论素养、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增强驾驭经济工作、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改革创新的本领,在经风雨、见世面、攻难关中长才干、壮筋骨,方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功夫。
敢于撑腰鼓劲,为“不敢担当者”吃下“定心丸”。不敢担当,究其原因,就是怕犯错误、心存顾虑,想干事却“前怕狼后怕虎”。只有给干部服下担当尽责的“定心丸”,才能增强干事创业的“安全感”。要激发动力,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使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让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变“能者多劳”为“能者多得”;要保护闯劲,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澄清正名机制,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有全身谋事之心、无侧身谋人之虞,切不可让“领头羊”成为“替罪羊”;要关心关爱,加强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防止过度留痕,杜绝责任“甩锅”,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严于监督执纪,为“不愿担当者”念起“紧箍咒”。不愿担当,究其原因,就是信念动摇、拈轻怕重,看似佛系不争,实则躺平不干。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当前,不少干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守摊思想、“逃避现实、回避矛盾”的鸵鸟行为、“麻痹大意、畏葸不前”的侥幸心理,有的遇事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有的遇事畏首畏尾、怕这怕那,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干部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对这样的干部,既要教育帮助也要严肃惩戒,必须及早亮出“警示牌”,拉响“警报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在工作中有胡作非为、徇私枉法、谋取私利等纪违法行为的,依据党纪国法严肃处理,切实让不作为者受到应有的处分,推动干事创业风气向好向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