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雨露,滋养一脉叶芽。万般辛劳,耕耘一缕茶香。
2100多年前,中国的茶叶从陕西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今天,这一世界最古老的茶——安康秦汉古茶,再次闻名于世,福泽今人。这离不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邓余良的不懈探索。
恢复创新 重见世界最早茶
一叶越千年。1998年汉阳陵发掘出土了疑似茶叶的碳化物残留,经过二十年深入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为古代茶叶,这个“世界最早茶”源于陕西、产自安康。为使文物“活”起来,产业“火”起来,2017年12月,在平利县委、县政府主导推动下,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秦汉古茶合作开发协议,共同开展秦汉古茶恢复研究。邓研究员随即组建了团队,多次到平利实地考察、研究历史、充分论证,提出了“安康秦汉古茶、平利恢复创新”的发展战略。
经过多次向上争取,最终确定了由汉阳陵博物院以文物IP支持的形式,对秦汉古茶的制作技艺进行恢复创新。2018年11月,秦汉古茶恢复创新首批产品试制成功,在汉阳陵博物院评审会上,在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泰斗陈宗懋挥毫拨墨,盛赞其为“丝路瑰宝、秦汉古茶”。“新科技”牵手“老文物”,一场穿越千年的匠心打造,让这片“千年一叶”跨越时空款款而来,开启了世界茶文化产业的新篇章。
因茶兴业 秦汉古茶“拂”今人
邓余良还担任秦汉古茶生产基地广佛镇香河村科技特派员,在了解了香河村茶产业发展现状、现实需求和面临的困难后,针对性设计了培训讲座、技能帮扶、企业走访等服务内容,通过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和产品研发,示范企业的产品品质显著提升,销量大幅增长,产品平均利润更是翻了2倍多,并且获得了2020年“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金奖。因茶兴业,因茶致富。近年来,该基地围绕秦汉古茶恢复创新与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元,建成茶叶基地2100亩、标准化加工厂房3100㎡、古茶生产线2条,年产古茶200吨,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为附近群众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近百个,带动茶业种植户3000余户,户均年增收1万多元,茶产业已成为该地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香河村民感激地说,邓教授不仅教会了他们种茶、制茶技术,还为他们开拓了大市场,找到了致富大门道。如今的香河,茶山变金山。
矢志茶茗 绿水青山不负人
30余载,邓余良研究员矢志不渝践行“两山”理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到群众心坎里。自1987年入职,他一直致力开展茶叶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先后获发明专利授权33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4项,研制出了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润色远红外提香机、可控叶面温度红茶发酵机等新型、高效的茶叶加工装备,为提升茶叶加工品质提供了装备保障。他的足迹也踏遍了全国各主要产茶区,为茶企和茶农解决茶叶加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开发出特色新产品。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邓余良高级农艺师专家工作站在安康市平利县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迈上了新的征程。“十四五”期间,平利县还将通过“政+院+企”携手计划投入资金2.5亿元,建设茶业基地5万亩,生态茶园100个、品牌茶店20个,实现年产古茶500吨、综合产值3亿元,同时建立世界茶源博物馆、世界百茶园,全方位提升秦汉古茶文化吸引力、品牌影响力,把“千年一叶”秦汉古茶打造成“千古一业”,谱写“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伟大实践和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