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茶网蝽终于治住了,这得感谢余有本教授的帮助!”5月份正是茶网蝽的高发期,紫阳科宏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理科沿着茶园检查一圈,不时翻起茶树叶子的背面仔细看。刘经理说的余教授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学专家,他致力于茶树病虫害防治、生产工艺改进的研究和运用,为助力紫阳县茶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结缘名茶之乡
紫阳县种茶历史悠久,品质优秀,是“全国产茶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茶叶是紫阳富民增收的农业支柱,全县共有茶园25万亩,12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
“研究陕茶,是绕不过紫阳的。”余有本读博士期间就开始了解紫阳茶,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教,并担任陕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和茶学系主任,就更加关注陕南紫阳茶业的发展。
2004年,余有本教授第一次踏足紫阳,就被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茶叶产业基础所吸引。紫阳茶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尤学介绍说:“余有本教授2004年就带领团队在紫阳建立了固定观测点,为紫阳县破解茶叶生产技术难题提供支持”。
机缘的交叠,都在为一次深度合作做着铺垫。2020年,紫阳县在“智汇安康·引领发展”“双百”人才项目洽谈会上,按照“高端人才+重点项目”模式,与余有本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两年来,余有本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紫阳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加工品质提升的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绿色防控之战
“先是叶子上爬满了小虫子,没过几天,茶树就像被火烤过,叶子发灰,然后就干了、落了。”十年前,紫阳的茶农们发现一种小虫子密集地出现在茶树上,周围的茶园也很快就有了。
紫阳县爆发了茶网蝽。这种刺吸式害虫以前主要出现在西南茶区,经四川万源等地传播到紫阳县,仅仅两三年时间,就危害到全县70%以上的茶园。
既要控制住虫害,又要尽最大可能减小农药的污染,紫阳县陷入两难境地。一些茶网蝽危害严重的茶园,不得不进行重修剪或台刈,烧掉茶树枝叶,减少虫卵和若虫量。这样的做法虽然有效,但是会造成鲜叶减产。
“这个时候,多亏余有本教授和他的团队给我们提供的绿色防控方案,解决了这一难题。”紫阳县科宏茶业有限公司经理刘理科说。
余教授安排1名硕士研究生长期驻扎紫阳,进行茶网蝽种群发生动态、规律调查。同时,联系全国多名茶叶植保专家,广泛吸收其他茶区的防控经验,开展系列防治试验,为茶网蝽防治、选药用药方式、茶树修剪方法等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余有本带领团队在紫阳县洄水、焕古、城关三个镇建立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对保护紫阳茶园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示范推动作用。
科技赋能促振兴
由于研发创新少,科技贡献率低,紫阳茶叶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
余有本带领科研团队深入紫阳县各产茶区,采集茶园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检测分析土壤肥力、微量元素等成分指标,建立了紫阳县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数据库。根据土壤缺素和茶叶品质优势,研发了针对名优茶生产和大宗茶生产的2种有机复混肥和“洄水兰香”绿茶、“科宏小青柑”等8个茶叶新产品,根据土壤和气候特性,先后引进茶树品种22个,在紫阳建立引种示范园,为紫阳高香型红茶和白茶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
“之前我们一直在用老办法制茶,多亏余教授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一名紫阳茶企业负责人说。为壮大紫阳茶产业人才队伍力量,短短几年时间,余教授带领团队深入基地、茶厂指导30余次,围绕提升茶叶加工技能培训制茶工100余人次,大幅提高了紫阳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为助力紫阳茶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只有将自己的所学,真正在生产一线得到转化,让当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才是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面对悠悠万亩茶园,他深情地说道:“我将继续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工作站的科研力量,助力紫阳茶产业技术创新,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共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