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要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如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活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民情调查,既是优化基层工作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简化人民群众反馈步骤的大势所趋。
优化网络渠道设置,简化民情反馈难度。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全覆盖,网络用户直线上升,时事新闻和政策信息获取便利,人民群众参与探讨的热情也在持续上涨。但往往由于意见收集渠道的设置不合理而产生了一系列民情民意“堵塞”问题,例如反馈渠道标示不明显、使用页面浏览不方便、使用过程不流畅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群众的使用体验。因此在设置网络渠道时,干部们要仔细考虑到群众使用的合理性与便捷度;在投放反馈渠道前,切忌“差不多”“图省事”“想当然”的惰性思想,要时刻牢记实践才是硬道理,我们多几遍试验操作,简化不必要的步骤,优化不方便的流程,人民群众就多几分参与热情,多解决几份问题。
优化自身服务态度,提升解决问题本领。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民情反馈的最终目的,是如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系的急难愁盼,如何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国家政策惠及基层、普及群众。因此广大干部在工作中首先应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勿以官职“摆架子”“居高位”,要低下头来、俯下身来,以至诚之心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把群众的事情摆在首要;以同理之心解读群众的难处,落实解决措施,不敷衍,不搪塞;以卓越之心不断提升自身处理民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做到反馈有回应、困难能解决。
优化流程追踪机制,保障处理措施实效。要做好基层的民生工作,除了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加强落实,还要在制度上做好监督。在处理人民群众反馈的问题时,要以完善的追踪机制全程督办,杜绝“耍嘴皮子”“作假样子”,保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通过明确处理时间、记录办理过程、留存详细档案等,保证机制严谨顺畅、措施落地落实,使工作有迹可循、复盘清晰明了,既有利于促进民情反馈处理更加合理化、透明化,让民生问题得以切实解决,也有利于总结工作经验、深化治理水平,让互联网在民生民情工作中发挥更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