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汉阴县以更实举措破题破局,从完善制度机制、引进培养人才、力促作用发挥、营造良好氛围四个方面,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锦绣汉阴建设提供强力智力支撑。
系统谋划,在完善制度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梳理现有的各项人才制度机制,在制度设计上“通盘考虑”“超前谋划”,制定出台《汉阴县吸引人口人才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等顶层制度设计,设立了以200万元为基数、上不封顶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精准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十大工程”,用好人才“编制池”和“备案制”等引才机制,健全人才引进“一事一议”管理办法,持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着力构建适合汉阴发展所需的全方位人才制度体系,确保人才制度政策与汉阴发展定位始终同频共振、高度契合。
守正创新,在人才引进培养上探索新模式。紧扣“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定位、聚焦“5775”总体思路,坚持筑巢引凤。强化校地合作,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省乡村振兴专业研究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培华学院和安康学院等高校分别在汉阴建立研究或实训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在汉阴成立教授工作站,并派1名博士常驻,人才培育上校地深度合作。实施“一业一站”计划,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成专家工作站7个,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做优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4家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7家标准化创业中心、11个重点企业人才联系点、1个市级专家服务基地作用,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人才引育成效显著。
精准管用,在推动作用发挥上谋求新实效。坚持产才融合用,压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把科技特派员与“三区”人才、溧阳对口帮扶专家、本土实用人才和电商人才,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做好日常联络、服务保障、工作评价,解决后顾之忧,加强跟踪问效,力促发挥实效。坚持政企联姻用,通过在企业建立“引才联盟”,来精准、高效引用人才,实现“人才共享、成本共摊、抱团发展”,提高人才的对接成功率。坚持分类施策用,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五老”、技术骨干的经验和专业优势,分类实施党政人才“导师制培育”、乡土人才“传帮带培育”、技术人才“职业化培育”,以老带新,带动全县人才增量提质。
多措并举,在优化服务环境上营造新氛围。强化政策激励。差异化设置乡镇干部工作津贴,在村“两委”一肩挑后,及时提高村干部待遇补贴,叠加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和乡镇人员工作津贴两项制度,确保乡村教师待遇高于公务员。强化服务保障。高质量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高端人才引进和专家工作站建设发放补贴30万元,在汉阴经开区建成人才公寓,保障各层次人才在本地安心工作、顺心干事、舒心生活。强化典型选树。多渠道展示宣传人才先进事迹及创新成果,不断提升人才的荣誉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