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平利县立足新起点,贯彻新理念,抢抓新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为全面建设陕西乡村振兴示范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人才是平利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亲临平利考察并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平利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新一届县委班子牢记殷殷嘱托,作出全面建设陕西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战略部署,打造共建共享、绿色经济、城乡融合、乡风文明、平安建设、对外开放的示范,迫切需要各方面优秀人才支撑。人才是平利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平利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必须培养一大批善于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的人才队伍,充分激发全县上下的创新创业活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平利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平利各项事业在创先争优中交出满意答卷,都得益于平利现有各类人才队伍,得益于县委坚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发展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经过实践探索,平利县人才工作成效初显,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工作经验,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优政策拓渠道,营造引才“强磁场”。着眼人才工作堵点难点,出台《平利县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具体措施》等一揽子人才“新政”,形成政策叠加和“磁吸效应”。针对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具体奖扶办法,在10条产业链上累计建立市级专家工作站9个,聚集专家109名。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在东莞举行“双招双引”座谈会,65名平利籍在大湾区创业成功人士参加,现场签约产业项目5个,合同引资4.8亿元。二是增力度重实效,打造育才“孵化器”。用好“平利讲堂”“科技讲堂”“田间课堂”等模式,依托重点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各项活动40余次,培训各类人才6784人,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陕西省农民田间学校”。发挥县职教中心职能作用,围绕特色产业“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16期1391人,校企人才孵化作用不断显现。三是搭平台促合作,开拓用才“新天地”。加强专家服务基层载体建设,“平利茶叶产业提升专家服务基地”被人社部遴选为全省唯一一家第八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深入推进校地企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邓余良工作室”在平利挂牌成立,与西安交大、西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4个,奋力实现“研究在院所、转化在平利”。四是强保障优环境,涵养留才“好生态”。强化政治吸纳,86名优秀人才入选“两代表一委员”。县级四大班子与32名专家人才结对,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当好人才管家,优化人才服务流程,组织开展健康体检2次、县情考察3次,走访慰问40人次,切实解决“急难愁盼”。
经过不断拓宽引才、育才、用才渠道,盘活人才“蓄水池”,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平利多渠道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经验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双招双引”工作在央视《朝闻天下》报道。
下一步,平利县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创新实施人才振兴“五村工程”,加大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打好五类人才促振兴的“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一是实施专家人才进村工程,引进“智囊团”。鼓励各产业链企业采取咨询服务、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运用“三单对接”机制引进高端人才。积极争取“苏陕协作”“高校博士服务团”“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上级各项人才计划,借助派出单位优势资源,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和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实施返乡人才兴村工程,召回“归乡雁”。全面摸底调查平利籍在外创新创业人士名录,依托驻外商会设立人才联络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行招商引资同步招才引智。注重将返乡创业优秀人员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进入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三是实施乡土人才富村工程,培育“带头人”。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向内挖潜不断提升各类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培训各类实用人才。举办手工制茶、电商实操等技能大赛,积极培育新时代“工匠型”技能人才。四是实施专技人才联村工程,组建“服务队”。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盘活县域内专技人才资源,成立人才兴村服务队,在全县各乡村振兴示范村设立人才工作室,实施人才兴村小分队联村服务,开展“五个一”服务活动,帮扶指导产业发展,引导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五是实施党政人才驻村工程,用好“生力军”。切实从县级部门精选政治素质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真正把党政人才队伍中的“精兵强将”选派到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健全完善驻村工作考核机制,用乡村振兴成效检验党政人才驻村工作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