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精准施策“用、育、留”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022-04-15 15:20 作者:黄太萱 来源:宁陕县乡村振兴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宁陕县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采取措施使用、培养、留存人才,创新乡村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尽全力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奋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用”字当头,解决人才机制问题。该县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杜绝“赶着鸭子上架,打着母鸡下水”现象的发生。一是坚持量才录用。依托2022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和2022年安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暨招募“三支一扶”考试,计划招聘岗位90个,其中特设退役大学生士兵、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以及在本县服务或本县生源(户籍)岗位12个,通过公务员录用和事业单位及“三支一扶”招考,确保被录用者的文化、专业、技能和特长与职位条件相符,做到适才适位,为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夯基固本。二是坚持在职重用。把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项目建设等一线作为公务员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注重在落实重大任务、处理重大问题和复杂矛盾中历练队伍、锤炼担当,构建在一线培养、一线锻炼、一线选拔干部的长效机制,去年来,累计选派挂职干部15人投身乡村振兴和产业项目建设一线。建立青年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导师帮带”“青蓝工程”帮带培养机制,去年来,累计在一线提拔重用85名优秀干部。三是坚持缺口补用。结合实际持续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2022年开发1340个公益性岗位,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581个,城镇公益性岗位434个,护河员公益性岗位224个,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101个,岗位涵盖保洁保绿、社区服务、社会公共管理、道路交通协管等十余类。通过公开招聘、精准输送,一季度实现1148个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

“育”字立足,解决人才路径问题。从长远计,乡村振兴人才要做到“引”“育”并举,这是事关长远发展的“栽树工程”。一是引进专家学者。畅通培育渠道,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和实践能力,推动专家到乡村、人才到田坝、技术到农户,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对接合作,截至目前,宁陕县已建成市级专家工作站2家,县级专家工作站6家,签约引进专家人才28人。二是培育本土农民。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每年度举办一期新型职业技术农民培训班,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人,2022年计划培育人数比去年翻一番。三是打造农技队伍。通过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土专家”“泥秀才”“致富带头人”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吸纳天麻、魔芋、猕猴桃、鲜食玉米等特色产业特聘农技员10名,突出专而精,提升骨干农户、专业大户的引领能力。

“留”字补后,解决人才难存问题。乡村要振兴,要发展,“引”是第一步,“留”才是重要的一步。该县坚持凝聚各领域、各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涌动,不断激发出乡村的动力、活力、生命力。一是精准对接需求。坚持以县为主导、镇为主体、村为主战场,按需引进、选配。结合镇村所需,将乡村人才与当地特色产业、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才引进留存机制,做到了既有内生动力,更用好了外力,充分整合了资源,增强了本土地域吸附力。二是搭建干事平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给机会、给平台、给空间,实施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多渠道选优配强村“四职”干部特别是村“两委”负责人及驻村工作队,2021年选派第一书记56名,驻村工作队员104名。通过着力改善农业、生态、教育、医卫等各个方面基层队伍的能力结构,充分考虑人才意愿、兴趣、专长,为想干好、干得好的优秀人才提供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三是健全政策服务。制定出台《宁陕县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宁陕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宁陕县院士专家工作站考核评估细则》等政策文件,今年共为首批6个县级专家工作站发放36万元奖补资金。全面落实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工作生活补贴、差旅费报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待遇,加大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力度,推动基层干部队伍认真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积极落实社区工厂场地补贴、水电费补贴,就业帮扶基地补贴,创业孵化项目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吸引外来、本土创业就业人才,已有106名优秀青年人才回宁发展,51名优秀青年在基层任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对40名示范企业、自强标兵、共富能手代表进行表彰奖励,让优秀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事业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