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英娟,女,25岁,大学文化,得票538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去年年初,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毛坝村在村级组织换届时,选出的年轻“当家人”,让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地处秦巴山区的汉滨区是国家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总人口102.2万,辖346个村41个社区,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随着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村庄趋于“老龄化”“空心化”,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程度低与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不适应等矛盾日渐凸显。
安康市汉滨区组织返乡大学生在大学生创业基地观摩。
针对这一现状,汉滨区于2017年出台《选聘大学生到村建功实施意见》,鼓励大学生到村建功。每年增加财政预算3000万元,提高到村建功大学生补贴,设立绩效考核奖和乡村振兴专项津贴,拿出村集体经济收益10%专项奖补优秀大学生村干部。配套《创业优惠政策》《发展产业奖补政策》,开辟“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一系列好政策,激发了农村大学生返乡“热潮”。
养老医疗、安全住房、子女就学、优先招考……随着政策倾斜,三年来,汉滨区通过各种方式,回引752名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69名大学生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108人从事特色产业种植、养殖,推动组建84个产业联盟,带领5312户17960人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
“刚踏出学校大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却又不知道努力方向。通过参加培训,工作逐渐有了头绪。”大竹园镇正义村党支部副书记汪晓茜说。
汪晓茜说的培训,其实就是汉滨区投入经费80万元,为返乡大学生量身定制的春秋季“墩苗”班、寒暑假“青苗”班、田间“育苗”班。目前已累计举办培训5期,参训800人次。 除此之外,汉滨区选派92名大学生,在重点项目、产业园区一线挂职锻炼。遴选45名重点培养对象,到镇机关跟班学习1-3个月,建立导师帮带机制,为引流回的大学生分别确定1名镇、村干部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帮带,强化“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
安康市汉滨区在农业园区举办大学生乡村振兴专题培训。
“汉滨区建立返乡大学生培训基地,加大人才培养,使农村返乡大学生迅速转型,为乡村振兴积淀更厚实的人才基础。”汉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富莉说。
汉滨区叶坪镇桥亭村支部副书记刘佳怎么也想不到,在村工作6年,自己能从几十位村干部中考取公务员。
刘佳迅速成长的原因,除了享受优先推荐报考的政策外,还与区委精心培养紧密相连。汉滨区明确,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要负责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党的建设等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实。正是高标准、严要求,汉滨一批投身农村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与刘佳不同,谢贤丙在距离安康市中心城区30公里的双龙镇谢坪村,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2014年大专毕业后,谢贤丙返乡种植茶叶,在区、镇、村三级的扶持下,经过7年努力,茶园面积达3180亩,茶园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带动全村打造出乡村旅游民俗村落、发展高标准茶园5个,全村370户群众稳定增收……
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谢坪村茶园长势喜人。
在汉滨,一批像刘佳、谢贤丙一样投身农村的大学生,正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拳脚。其中,12人进入公务员队伍,24人被推选为区级以上“两代一委”,82人荣膺市区评优评先表彰。
数据显示,在陕西省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中,安康市汉滨区从2015年25个城区的第22位,跃升到2019年30个城区的第12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为返乡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成才空间,将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安康市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