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阳县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坚持在强基固本筑堡垒、引领发展兴产业、内培外引聚人才、深化治理促融合上抓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巩固脱贫成果,全方位、立体式赋能乡村振兴。
开展基层凝聚力提升行动,筑牢一线战斗堡垒。紧扣村(社区)“两委”换届,聚焦“双好双强”标准,切实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四类人员”进班子,全县新一届村(社区)“两委”主职全面实现“一肩挑”,班子成员年龄较上届下降6.98岁,大专以上学历提升9%,交叉任职比例51%,班子结构实现“一降两升”。扎实开展村“两委”班子全员轮训行动,开办换届后农村党组织书记、农村后备干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实施“基层保障提升”计划,年度新增村级经费1217万,同比增长41.3%,村“一肩挑”干部月补贴达到3200元;县委组织部划拨县管党费80万元,对建设标准低、面积不足、办公条件落后的12个村活动场所进行“提档升级”。严格落实“六个一”整顿措施,采取组织部门联战斗力软村、农业和乡村振兴部门联经济弱村、政法和统战部门联治安乱村、环保和市管部门联环境差村,因村制宜、靶向施策,推动17个软弱涣散村的整顿工作。
开展乡村引领力提升行动,做强增收致富引擎。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明确“三级书记”责任清单,细化成员单位、责任部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66项具体任务,统筹161个中省市县部门包联164个村(搬迁社区),选派总队长157名、474名干部驻村帮扶。持续深化“党建+就业培训”“党建+创业就业”机制,开展农村党员全员培训行动,健全完善县镇村农民工服务网络体系,确保一户至少有1项就业技能、至少1人稳定就业。全面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机制,推动村级党组织由“单兵作战”转向“区域协同”发展,全县207个村(社区)党组织与191个机关、园区、“两新”党组织联建,结成产业联盟224个,结合产业发展区域化、建设田园综合体、推进茶旅融合等需求,组建茶业、蔬菜、生猪、药材劳务等特色产业联盟24个,新建生产基地24个、加工厂28个、产业园区42个,新增农村经营主体92个,创新探索蒿坪东关产业联盟合作社总社“镇域产业联盟”发展模式。深化“一江三线”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深入开展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创建,实施村集体经济“清空消薄增强”计划,全县年收益1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到19个,空壳村全面“清零”。
开展人才支撑力提升行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坚持在内培、外引、盘活上下功夫,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的乡村人才队伍。建立县级项目人才、产业人才、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动态建立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人才库1000余人,全年组织人才招引活动3批次,回引返乡创业人士27人。实施农村“英才培育”计划,先后培训中小企业各类人员208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148期5762人,培养储备省市级教学能手34人,新增名医护人员30余人,与常州市新北区开展跨区域人才培训800余人次。落实“柔性引才”计划,从中国农科院等五所科研院校引进6名专家人才,组成3个专家技术团队,对紫阳开展协议式帮扶。引入西安交通大学杨晓华教授团队建立富硒茶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开展电商培训1029人次,培育直播带货团队5个、农村电商人才20余名。实施“专家一线帮扶”工程,招募26名中级职称以上农技干部组成3支科技志愿者服务队,选派128名科技特派员常年扎根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有力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基层治理力提升行动,推动乡村和谐共融。坚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治理。全面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组织网格体系,全县各级干部、6000余名党员担任网格员、楼栋长、中心户长,全天候开展连心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成县镇村三级党代表工作室,1000余名党代表定期驻室联系接访群众,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的良好局面。整合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30个中心村远程教育广场安装LED大屏,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茶乡好人”“自强标兵”等先进评选活动,推动“诚孝俭勤和”蔚然成风。深入传承和弘扬乡贤文明,组建17个镇乡贤会,开展“乡贤促振兴”主题活动,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营造出互帮互助、崇德向善、同向发力的农村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