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进步焦虑”绊了脚

2021-10-21 11:12 作者:寇小敏 来源:白河县委组织部 字体大小:【

当下,不论是周末小聚,还是工作业余,在一些年轻干部的聊天话题中,提拔晋升往往成为最受欢迎的谈资,当提到谁三年内又提拔了,谁五年内又晋升了,羡慕叹息声总有之。其中,不乏有些年轻干部愤愤不平、“捶胸顿足”,感叹自己职务提升不理想,进步节奏太缓慢,好机会“没赶上趟儿”……类似种种,反映出了年轻干部对提拔晋升的一种浮躁心态,可称之为“进步焦虑”。

诚然,年轻干部适当加点“压力”,添点“焦虑”,激励自己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在职务上尽快提升,获得更大平台,担负更重责任,为老百姓尽心尽力办实事、解难题,平心而论,这未尝不是好事。

但是,如果把进步简单等同于职务提升,总琢磨着怎么才能比别人“进步”的更快一点,向上“爬”的更高一点,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为了“进步”把心思花在“走关系”“找门道”上,搞一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假把式。久而久之,这种“进取”思想就会转化为焦虑情绪,如果任由其肆意蔓延,既不利于干部自身能力素质的沉淀,严重影响工作的有序推进,更容易在单位内部形成整体焦虑和攀比的不良风气。

仔细探究,这种“进步焦虑”的滋生,有个人主观原因使然,也有一些外在因素。首先,一些年轻干部思想总开关出了岔子,对“有为”与“有位”缺乏辩证思考,导致产生自私自利、投机取巧的心理,无法以平常心面对工作升迁。再者,相关部门的监督监管不同程度上存在缺失,纪律监察的“探头”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形成严格的社会舆论氛围和严谨的工作行为底线。从根子上讲,这种“进步焦虑”是一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以提拔论进步,惟晋升是成功,并非是真正地追求进步,而是求权、求利、求虚名,这种变质的“进步”心态,不可取、要不得。

干部的进步绝不仅仅局限于职务的提升。事实上,干部的进步还包括理论知识的扩展、政治觉悟的提高、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改革创新的本领、依法执政的水平等,相比于职务提升,这些能力本领的进步更为扎实,分量更重,含金量更高。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能力本领的一步步打基础、一点点厚“底子”,又何谈职务提升?

说到底,唯有为,方有位;要有位,必有为。年轻干部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品德配位、能力配位、业绩配位。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出了对年轻干部的“48字”寄语要求。短短48字,却是千钧之力,发出了年轻干部成长之道的最强音。作为年轻干部,要将“进步焦虑”转化为奋斗动力,坚持用政治理论的“淬火”,“筛一筛”思想上的“杂质”,“除一除”精神上的“灰尘”,在灵魂深处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以平常心对待职务升迁,以责任心履行岗位职责,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完成每一项任务,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称心、自己安心的好党员、好干部。

当然,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也不可少。各地要创新方式强化阳光民主监督,充分发扬民主评议作用,利用好各级纪律检查部门,畅通监督渠道,破除监管难题。与此同时,把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作为干部工作的“牛鼻子”,不断探索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制度体系,让能力强、实绩好的年轻干部受重用、“有位子”。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摆脱“进步焦虑”束缚最有效的法子唯有实干,一旦表现出了才能,干出了实绩,赢得了群众口碑,组织的“火眼金睛”自然会相中“千里马”,量才使用,那样的“进步”才是名副其实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