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铺村位于茨沟镇北部,距集镇4.5公里,由瓦铺、黄鞍合并而成,总面积16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265户862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44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2.1%,是典型的“贫中之贫、艰中之坚”。全村有党员25名,支部班子由5人组成,村工会、民兵、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配备齐全。近年来,瓦铺村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紧盯基层党建示范、党风廉政示范、产业发展示范、农村治理示范、乡村振兴示范等“五个示范”发展目标,组织发动群众攻堡垒、战贫困,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群众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支部堡垒
瓦铺村党支部始终把村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党员定期学习计划,建立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由支部委员督促党员完成每月学习强国、智慧党建学习内容,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将党员教育管理引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做到用制度来规范党员言行。班子成员坚守立党为公理念,始终将群众的事作为自己的事办,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建立政策宣传微信群,让群众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各类政策并反映遇到的问题。创新开展“代办”活动,村干部到区镇办事时,为群众集中代办各类手续,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及时吸纳年轻高学历人才加入党组织,激发农村党员活力,确定2名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同志作为后备干部,将其放在重要岗位任职锻炼。
抓产业、促发展,实现脱贫摘帽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瓦铺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方法,深入落实党支部+产业就业+贫困户,因地制宜,以“一社三园”建设为契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小康。
因地制宜壮产业。依托茨沟“香菇小镇”建设契机,村干部、党员带头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吸纳62户农户成为菇农,发展香菇15万棒,年产值达到150余万元。升级改造传统清酒产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643万元,建成瓦铺村清酒厂,引入陕西泸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经营,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瓦铺村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地人才队伍,农户甜杆种植也扩大到250余亩。
开拓思路强就业。坚持把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强就业放在首位,动员鼓励群众就近到瓦普清酒厂、茨沟社区工厂就业,协助解决务工群众交通、子女托管等问题,让农民就地就近变身产业工人。敏锐发现市场中月嫂、服务员、家政等服务业用工巨大缺口,联系职业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确保群众掌握实用技术,让好就业、高薪酬成为现实。
利用资源抓旅游。充分挖掘瓦铺百岁抗战老兵革命事迹,建设党性教育基地,全力打造瓦铺-王莽红色旅游路线。配套建设瓦铺民宿、私人农场等,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感受返璞归真地田园生活,全年接待参观学习60余场次,有效带动村内服务业发展。
抓民风、促转变,建设文明乡村
持续强化新民风建设,修改完善村规民约6项,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五老”调解、“红袖章”巡逻队作用,将不良风气、问题矛盾消除在苗头时期,总结出了一套“规约”治村和“贤人”治村的有效方法。成立“红白理事会”全面推行移风易俗,坚决止住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深入挖掘本村优秀家风家训,建成“瓦铺村史馆”,一方面记录了瓦铺村的发展蜕变历程,另一方面也让良好的家风家训流传永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每年开展道德评议4场次,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脱贫攻坚标兵”共计24人次,举办表彰文艺汇演3场次,通过选树模范典型,增强了群众的看齐意识,有力推动了民风的转变。
总之,瓦铺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支部的带动和引领,离不开每位党员群众的默默奉献,昔日“地处深山人不识”的贫困村已变身为“中国原生态清酒之乡”“中国景观村落”“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瓦铺村党支部也先后于2016年、2019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康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