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莹,汉族,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支部书记、副所长。
秦巴山下写春秋
曾广莹同志2009年以来,组织开展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试验62项、新技术新品种展示示范28项、协助陕西华盛种业推广镇坪县农科所选育审定的玉米杂交种,使玉米新品种“安玉10号”“镇玉208”在湖南、湖北、四川和重庆认定推广,在陕渝川鄂湘累计推广新品种1500多万亩。他培育出“四号黄”“自交系7697”“华玉五号”“镇玉208”等多个玉米新品种,填补了中高山没有合适的玉米品种空白。他累计培训各类农民22000人次,累计赠送各类科技资料3000多份。在担任镇坪县城关镇和曙坪镇产业技术扶贫工作队长期间,召开产业技术培训会50余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2008年2月,主持参与的“玉米新品种‘四号黄’选育与推广”和“玄参脱毒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获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1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3月,被安康市科技局授予“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012年3月,主持参与的“镇坪玄参标准综合体的制定与应用”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3月,主持参与的“细辛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3月,被安康市种业局授予“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一双勤快的腿,奔走在试验田之间
1990年7月曾广莹加入中国共产党,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党性修养让他学会了吃苦与奉献,他常说:“农村的广阔天地就是我成长的沃土。”
曾广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行动的。他多年如一日坚持在科研、生产、教育培训第一线,始终冲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8小时工作时间,他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试验田、科研工作室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8小时之外,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
为引进新品种,他三天两头往试验田跑,笔记本记了厚厚一摞;为推广新品种,他宁可多跑几十公里路,也要找到最适宜的试验场地;为培育新品种,他坚持原则,不惜和领导同事“吹胡子瞪眼”;为使有限土地发挥更大效益,他不分天晴落雨下田间地头测量,不分昼夜查阅各种资料。
曾广莹一心扑在“农”事上,由于工作需要,他数十年如一日往返于远在海南的试验点与农科所之间,可他从来不计较,不抱怨,一心扑在科研上。科研项目失败了,他心里无比难受;成功了,他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
2016年在申报一个科研项目关键时期,曾广莹刚刚做完手术,可他来不及休息,就立即投身到科研项目中,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压力几乎压垮了他,可他从来都是默默咬牙承受,一个月下来,人瘦的皮包骨头。当科研项目大获成功时,他流下了泪水,这是喜极而泣的泪水、更是饱经折磨又收获喜悦的泪水。
一颗火热的心,致力于农业科研发展
“干农业科研工作是漫长而辛苦的,但它是一个充满期待的职业,时刻充满着希望与期盼,虽然辛苦,却有着无限快乐和无穷力量!”走近曾广莹,总能发现他在谈及科研时眼里的灼灼生辉。
曾广莹是群众眼中的大专家,更像是一粒种子,播撒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农艺师,他钻研栽培技术,选育的产品获全省乃至全国大奖;当副所长,他苦心钻研,写出数篇调研报告,成为行业内的“一支笔”;当科研者,他勤跑田间、虚心学习、大胆试验,从一个初生牛犊变成了高山农作物科研培育的“活字典”。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他刻苦用功、倾情付出的结果,也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作为。
一路走来,曾广莹始终坚持广泛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自2009年以来,他组织开展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试验62项、新技术新品种展示示范28项、协助陕西华盛种业推广镇坪县农科所选育审定的玉米杂交种,使玉米新品种“安玉10号”、“镇玉208”在湖南、湖北、四川和重庆认定推广,在陕渝川鄂湘累计推广新品种1500多万亩。同时主持建立农作物、中药材各类试验基地6处,承担国家绿色通道(镇坪点)试验2组、主持实施陕西省西部种业联合体陕南区试等20余组试验。承担了陕西省玉米区域试验陕南生态区镇坪试验点试验4组的工作任务。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主持选育的中杆紧凑型玉米新品种“镇玉208”、中杆高抗半紧凑型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镇玉213”和关中夏播高密紧凑型玉米“瑞玉518”等玉米新品种,广泛应用于秦巴地区,带动山区人民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阳光大道上。
他成功了,他终于兑现了心底的承诺,为家乡父老找到高效高产的路,淡化了印刻在心田儿时食不果腹的记忆。
一片奉献的情 锲而不舍回馈桑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真情吐露,对曾广莹来说,或许有着另外一番含义。
“我是一名党员,在基层工作,方不负所学,发挥所长,体现人生价值,回馈家乡父老。”曾广莹说,他喜欢食指和拇指捏泥土的感觉,只要手一捏,就知道土壤的属性和成分,就知道是否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服务送到心坎上,这就是曾广莹对家乡父老的真情回报。他长期坚持下村入户到地头,以农业科技入户等形式,累计培训各类农民22000人次,累计赠送各类科技资料3000多份。在担任镇坪县城关镇和曙坪镇产业技术扶贫工作队长期间,召开产业技术培训会50余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
“平凡的脚步走完伟大的行程。”这就是曾广莹同志的座右铭。一路走来,他以一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赤热情怀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将“农业科技之种”撒向秦巴山区的每一寸土地,他无怨无悔,甘当铺路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镇坪的农业科研发展和产业服务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