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园村地处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筒车湾镇西南部。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2960亩,耕地1056亩,海拔650—1200米,呈现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特征,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03户8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263人,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全村现有党员51人,其中女性党员9名,具有高中以上学历11名。近年来,海棠园村党支部紧紧抓住中央办公厅直接帮扶的重大机遇,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招商引资,解决村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安置,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谋发展。
抓好支部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海棠园属建档立卡贫困村,各级党委政府给与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央办公厅下派专人驻村任“第一书记”。海棠园村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工作全过程,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团结村“两委”班子,推动班子为民务实,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发掘身边好人和勤劳致富榜样,以善行义举弘扬正能量。组建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会。
总结提炼“党员带头干,干部争着干,群众抢着干”的“小园三干”精神,引导广大党员树立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分类管理,对年老党员实行“关爱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管理”,对困难党员实行“帮扶管理”,对年轻党员实行“岗位管理”;以“支部争星、党员夺旗”为抓手,促进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充分发挥。目前,支部的51名党员中,有3人带头成立合作社,有18名党员主动结对帮扶贫困户,15名党员带头发展产业。海棠园村在2016年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019年被安康市委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安康市委改革办评为“安康市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
发挥支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示范作用,挖掘能人大户带动作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利用中央办公厅和省市农业部门的对接帮扶机遇,大力推动海棠园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村级产业转型。完成10.8公里通村公路建设贯通,新修便民桥4座,农网改造4个组20公里,完成孙家院子、花场两个集中安置点建设等项目,修建自来水工程和引水管道,以“几户一集中一水塔”方式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抓住被列入安康市脱贫攻坚创新试点村的难得机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麻羊坝仿古改造一条街,实施环境整治整村推进,对全村公路沿线51户农户实施了房屋改造项目,配套完成“八改四清四化”,群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随着海棠园村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路通到户了、水通到户了、电通到户了,为群众发展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产业规模和档次逐步壮大起来了,外来企业看到海棠园的发展潜力进来了。
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致富
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实施“支部‘破’难题、党员‘立’精神、能人‘建’平台”工作法,探索实施“支部+包帮单位+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协会+贫困户、支部+扶贫搬迁+贫困户、支部+乡村旅游+贫困户”五种模式,有效实现支部引领下的供需精准对接。通过支部牵线搭桥,在村经济实体和贫困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造血式的帮带致富桥梁,实现了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