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整合各类优势教学资源,着力破解乡村人才匮乏、技术攻关掣肘等发展难题,成立安康市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打造联盟,实现办学规范化。该县依托县委党校主阵地,以“一站一园五校多点”为支撑(“一站一园”即专家工作站和人才产业园,“五校”即高校、党校、职校、农广校、农民夜校,“多点”即多个现场教学点),成立乡村振兴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储备全省党校系统和省内外高校的专家教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土专家、优秀企业家优质师资100余人;充分发挥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优势,进一步拓展培训对象,将机关干部、农村干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兴职业农民、关联企业等人群,纳入学员体系,借助全县生态环境、交通区位、基础条件、地域文化、魅力田园等优势,着力打造了乡村振兴理论教育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产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对外交流宣传基地。
统筹资源,实现培训科学化。按照“一个组织牵头、一份计划统筹、一批部门承办、多支队伍培训”的思路,乡村振兴学院抽调人员深入机关大院、村组社区、田间地头开展调研,精准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薄弱点和风险点,制定《石泉县乡村振兴学院培训计划》,设置党政人才、基层组织、专业技术、产业工人、农村能人五大教学模块,策划2021年培训类别和班次27期,将全县各部门各行业的所有培训进行统筹规划,捆绑使用各类培训资金,坚持“资源整合、综合利用、服务产业、注重实效”的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学院及各职能部门教育培训督查考核机制,确保职能部门既“分”得清,又“合”得来,社会力量既“参”得进,又“担”得起。
创新模式,实现育才长效化。创新构建“大班+小班、线下+线上、理论+实践”的“3+”培训模式。今年以来,共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科级领导干部轮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6期,培训干部1500余人;常态化开设“石泉大讲堂”“主任讲坛”,开设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4个“小专班”,精准培训干部200余人;首创“互联网+”技术培训模式,开展紫长茄子栽培、茶园管理、茶叶加工、魔芋栽培、烤烟移栽、蚕室蚕具消毒等现场教学网络技术直播14期17场次,培训4000余人次,线上答疑500余人次;以田间课、院坝会、垄间沙龙、农民夜校等为载体,组织专业技术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实地培训200余场5000余人次,培训精准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