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党建引领 拓宽易地搬迁幸福路

2021-03-23 11:34 作者: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大小:【

2月22日早上,家住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的84岁老人陈绪文和往常一样,来到社区“小餐厅”吃早点。自从搬入新社区,生活上的便利让他十分满意:“现在政策好,社区给我们老人办理了服务卡,凭卡就餐还能享受优惠。”

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介绍,经营“小餐厅”的人,都是社区的搬迁群众。此前,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社区党支部根据实际,为自主创业群众提供部分补贴,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乐业才能安居。近年来,安康市从破解乐业难、融入难、管理难入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探索推行扶贫产业优先、公共服务优化、社会治理优创的“党建+3”搬迁后续扶持服务管理模式,力促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据悉,目前安康市已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1364个,搬迁94.1万人。易地搬迁工作重点已从搬迁入住为主,转为以做好后续发展为主。

2020年初,安康市相继出台《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易地搬迁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要求人在哪儿,组织就要建在哪儿;在易地搬迁群众身边建强党组织,把党建引领贯穿到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并采取单设、联合、挂靠3种方式,建立健全易地搬迁安置区党组织。

根据安排,安康对全市300户以上的安置点单独设置基层党组织;对300户以下的安置点采取联合挂靠方式组建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安置点选派党建指导员、第一书记,设立工青妇群团组织。目前,安康市136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已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岚皋县民主镇明珠社区安置搬迁群众733户2405人,群众刚搬到社区时,都反映办事不方便。

“去年,我们成立了明珠社区党总支,在各小区建立了党支部,形成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的管理体系,建设了‘睦邻之家’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随着就业服务中心、居民议事厅、儿童成长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得到完善,群众真正融入了社区。”岚皋县民主镇党委书记吴明刚说。

就医、上学、办事……群众生活上有困难,找到党支部就能解决,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就有结果。安康市搬迁群众身边有了党支部这个“主心骨”,生活充满幸福感。

为筑牢易地搬迁安置点发展根基,安康市推行“支部+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搬迁社区党组织核心纽带作用,大力培育新社区工厂、农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等市场主体。目前,安康市已配套建设新社区工厂575家、产业园区(基地)756个,成立农业企业、合作社954个,8.3万户搬迁群众实现就地稳定增收。

“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子,社区还帮我们找到了好工作,美得很!”如今,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居民吴明富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荐下,到当地蔬菜产业园上班,每月收入近3000元。

不仅如此,汉阴县还积极探索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产业帮扶模式,动员搬迁群众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将后续扶持奖励资金和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参与到社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在安康市其他地方,一大批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周边的农业园区找到了工作。安康市针对搬迁群众差异,让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搬迁群众进园区、进社区工厂务工,为劳动能力较弱的搬迁户设置公益性岗位、特设岗位,联系在社区、工厂、集镇周边从事餐饮、保洁、绿化等工作。

建立党组织的同时,安康市还在各搬迁安置点成立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立居民代表大会、党建联席会等议事协调机制,让搬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党组织在身边,党员作示范,大家就有了归属感,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了。”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红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