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看效益 为啥还主动找组织? ——平利县“园区党建”帮助企业拉伸链条

2021-02-03 18:30 作者: 来源:当代陕西 字体大小:【

编者按:

非公企业党建,到底是给企业经营“添麻烦”还是给企业发展经营添动力?

近期,记者在对安康市部分县区的非公党建工作采访中发现,答案显而易见的——添动力。其中,白河县的“党建指导服务团”,平利县的“两链两联两建”和石泉县的园区“党建工作室”,都从不同侧面为非公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平利县是历史悠久的茶乡,早在唐代就是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因茶脱贫、因茶而富,是一代代平利人的希望。

近年来,平利县打造出集“党的建设过硬、人才各显其能、产业兴旺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先后建成千亩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6个,带动10162336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是个荒茶园,闲在路边无人管,老板换了好几个,年年亏本不赚钱。自从建起党支部,企业顿时换新颜,如今茶园变金山,群众个个好喜欢。”这是流传在当地的顺口溜,是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的真实写照。

在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不是个例。

近年来,平利县发挥农业园区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探索推行“建强园区组织链、延伸园区产业链,支部联园区建联盟、党员联农户建园区”的“两链两联两建”工作模式,以农业园区非公党建为抓手,使园区发展、产业兴旺、农户增收形成“闭合环路”。

 

精准服务园区

“从没有党员到建起党支部,再到党支部成为园区的核心力量,离不开平利县农业园区非公党建党群服务中心的精心指导。”谈起建立园区党组织的初衷,罗延会由衷感慨。

2009年,卸任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的罗延会主动请缨承包下村里的老茶园,成立凤凰茶业有限公司。

企业成立之初,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经验,使企业连续几年处于亏损状态。罗延会也想过很多办法为企业寻找出路,可势单力薄,效果微乎其微。

女娲凤凰茶业遭遇的发展难题,在其他产业园区也同样存在。为破解园区发展瓶颈,平利县派出党建指导员,推动指导园区成立党支部。

为企业争取项目、技术培训、寻找销路……“企业需要什么,党建指导员就为企业提供什么。帮助我们紧紧抓住脱贫攻坚战略机遇,这才逐步扭亏为盈。”罗延会说。

从荒茶山到产业园,从自顾不暇到造福一方,产业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背后首先得益于园区党建的引领。

近年来,园区党建指导企业打造“党员示范岗”“红色先锋队”等党建品牌,有效激发了企业职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园区发展步入快车道。

女娲凤凰产业形成“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大家从推着走变成了抢着干,带动100多户困难群众增收。

罗延会说:“这次总书记来公司视察,我们备受鼓舞,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五一’期间,产品销售一空,订单供不应求。”

平利县为推进党组织覆盖、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作用发挥各项工作,搭建起“一中心多站点”党建服务体系。2019年城关镇、长安镇、老县镇、广佛镇先行试点。

当下,农业园区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和11个镇党建服务指导站全部建成。有了阵地保障,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农业园区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里时常会传出阵阵掌声,那很可能就是“茶老板”在交流直播带货经验,或者是企业创始人在分享创业故事。

开办教育培训学习班、召开技术研讨会、接待商务洽谈……入驻中心园区企业都可以在农业园区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实现党建共做、阵地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的目的。

为加强统领作用,成立农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其他园区主管部门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

“农业园区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是园区企业的‘指挥部’,形成全局抓党建格局;也是‘服务台’,‘一园区一对策’为企业提供定制服务,解决发展经营中的各种难题。”平利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明说。

 

精心服务企业

20181026日,《安康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幅新闻图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现身平利县长安镇梁家桥村。朱鹮所栖居的地方,正是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已获得国家和欧盟有机认证的茶叶生产园区。

“吉祥鸟”朱鹮的到访,无形中给田珍茶业生产基地做了一个优质生态环境的活广告,有力地佐证了田珍茶业发展有机产品的成果。

田珍是平利县长安镇人,在浓郁茶香的熏陶下长大,她对茶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说起创业故事,她感触颇多。

2001年,田珍怀揣梦想,开始了她与茶叶的故事。

创业之初,茶叶基地只有30亩。为了节省成本,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到数公里之外的茶园干活,骑摩托车拎布袋跑几十公里收购鲜叶原料。

2006年,她注册成立田珍茶业有限公司。没有资金,她就到处向亲友求助,引进加工设备建起加工厂;不懂技术,便多次到其他市、县学习,聘请专家到茶厂进行技术培训。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职工凝聚力不强、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为解决现实问题,2015年,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田珍茶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建立起党员分片管理模式。

“围绕企业发展,党建工作逐步规范化,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也越来越明显。”田珍说。20205月,她申请成立了农业园区党支部,企业发展又打开新的局面。

当下,田珍茶业基地面积已经扩大到2460亩,建立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叶加工厂和清洁化生产线。公司生产的“一品香”“女娲银峰”和绞股蓝深受各地客商青睐,一时间供不应求。

成立农业园区党支部后,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全县农业园区“一盘棋”。以党组织为抓手,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为其提供党建指导、业务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

一条功能齐备,运转有效的农业产业园区非公党建工作组织链条在平利县形成,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田珍茶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农户”,与周边镇村合作社、园区、家庭农场、农户等建立产业联合体,实现茶叶种植生产、茶园观光、餐饮住宿等业态有机融合。

“目前,与我们建立产业联合体已经有5家企业、10家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20户农户,打破了产业结构单一的瓶颈,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田珍说。

在平利县,像田珍这样的女性创业者不在少数。20168月,在平利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成立了女子创业协会,为全县女性创业者搭建信息交流、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平台。

201611月,女子创业协会党支部成立。如今,协会有党员17名,会员176个。

这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更是一片合作共赢的沃土。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企业主相互交流创业心得、分享企业文化,讲党课、开展培训、走访贫困户、资助贫困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产业链条无形中被延伸。

 

精心服务产业 

对于王秀梅来说,2020年收获颇丰。直播带货的兴起,让事业走上新高度,也为平利县的农特产品销售带来新机遇。

2016年王秀梅回乡开始创业,成立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并在企业成立党小组。

20199月,王秀梅在拼多多助农项目的帮助下,开创了“多多农园”,与50多户种植绞股蓝的贫困户组成寻梦农园绞股蓝合作社,使近800名贫困户成为股东。王秀梅负责运营,贫困户通过合作社获取销售收益。

10年前,她干过淘宝网店,她深知网上开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流量。她开始探索电商新模式,让直播带货成为平利县电商脱贫的新路径。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利用网络优势打造出平利县绞股蓝这款养生佳品,深受网友喜爱,蜂蜜、木耳、毛绒玩具等产品,都被搬到网上销售。几个月下来,粉丝增多,她的带货能力也水涨船高,有时候一天能卖到30多万元。

相较于“企业老总”“网红”,王秀梅更喜欢“新农人”这个称呼。

她认为:“直播是趋势,在推动农副产品销售方面大有可为。作为‘新农人’,我有责任帮助更多群众脱贫,帮助他们稳步增收是我的新目标。”

王秀梅还是平利县电商协会秘书长,在她的带领下,直播带货逐渐发展壮大,拉动市场对农特产品的需求,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

“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进社区工厂”已经成为平利县许多群众的就业模式。

白果社区是平利县城关镇易地搬迁新社区,位于县城规划区,紧邻安平高速平利西出口,是城关镇6个百户以上的安置社区之一。

走进白果社区,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错落有致,街道宽敞干净。街道上没有闲逛、聊天、打牌闲散人员,只有三三两两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妇女。

“从山上搬下来就从农民变成了上班族,这个时间都在工厂里做工,忙着‘奔小康’呢。”白果社区书记汪晓军打趣地说道。

汪书记口中的工厂就建在搬迁社区的街道上,进驻白果社区的工厂有4家,都是用工密集型企业,为的是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城关镇为服务好社区工厂,成立社区工厂办,并为社区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

为吸引企业进驻,平利县提出社区工厂免收三年厂房租赁费的优惠政策,企业进驻之初,社区党支部为其协调厂房、宣传招聘。

“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发展产业园,建好创业就业园,打造群众乐业安居的幸福家园,是我们为搬迁安置社区群众量身打造的增收路子。”城关镇组织委员谭选春说。

白果社区共有6122121人,如今搬迁户中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产业就业。依托社区工厂,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梦想已经实现。

朱红是平利县宏尧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他的工厂位于白果社区安置楼一楼,主要做品牌服装的代加工生产。

厂房门口,发电机轰鸣着,厂房里,工人们正在剪裁、缝制、质检……一块块布料经过几人之手后,便成了一条条运动裤。

“停电还要生产,我看朱总是钻钱眼里去了。”汪晓军边调侃着边走进厂房。

“订单时间紧,再说工人们都来了,让回去也不合适。”朱红说。

此时,张秀珍正趴在缝纫机上仔细地缝制着。她今年43岁,家里有5口人,老公在外地务工,搬迁下山住进白果社区后就开始在这里上班,如今已经是车间里的老员工了。

“在这里上班很方便,下班后几分钟就能到家。刚来的时候不会做,是社区组织的培训手把手教会的。”张秀珍说,现在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比外出务工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