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思政铸魂 ——汉阴县实施党建引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1-01-18 15:59 作者: 来源:汉阴县委组织部 字体大小:【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和胜利的重要法宝。思政课改革是推进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及思政课教育改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

近年来,汉阴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陕西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精神,探索实施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改革有效融合,对标新时代建“好思政课”和“精品课”要求,实施“党建+思政+德育”深度融合,以“一统领、四融合、三结合”为路径,不断推动中小学校党建与思政课融合改革落地生根。

 

突出政治性,坚持党的统领,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强化党的领导。党建是思政课教学“魂之所系”,坚持党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县委高度重视,专题部署学校思政课改革,县委组织部和县教体科技局党委联合印发《推进中小学党建引领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党建引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改革示范引领、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学科与学科思政育人、提高全体教师育人能力、健全评价考核督查机制等方面精细安排,把思政课改革成效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教育评估体系,形成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互为融合、互为渗透、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

加强阵地建设。坚持以党委为统领,推行“支部+思政”,以抓基层学校支部书记为核心,以思政、语文和历史学科教师为团队,先行试点,首批确定全县6所中小学为先行试点学校,带动全县所有中小学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党建工作统揽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教研员、党员教师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让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成为加强思政课改革建设和支部建设的重要阵地和主力军。

坚定政治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党建引领促教育、教书育人争先锋”主题活动,以党统领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为目标,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工作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做到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进课堂,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做实示范引领。全面落实思政课改革“八统一”要求,建设一批县级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试点示范校、一批县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一批省市县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题,培养一批省市县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组建一批县级精品思政教学团队,引领全县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抓好统筹协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支部规范化建设同步推进,建立党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筹教育优先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推进中小学“党建+思政+德育”思政课建设落地生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突出时代性,找准四个融合,着力推进思政课“小课堂”提质增效

实施“培练评”融合。推进思政课改革关键在教师队伍,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把争做优秀党员和四有好老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核心,以“储备、培育、提高”的思路,组建一支由局党委书记任团长、局班子成员为副团长、遴选11名政治素质强、政策理论水平高的教师组建6个宣讲团,邀请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专家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如何上好思政课”进行培训磨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菜单式培养和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实行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考评,建立县校级思政教师资源库,两年来培养省市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和标兵8人,县校级思政学科教学能手50人,形成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队伍,引领广大教师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实施思政与党建融合。打造思政特色党建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找准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育融合点、交汇点,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机衔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红色文化、疫情防控、统战知识等贯穿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旗帜鲜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国情、教情,厚植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  

实施思政与德育融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在中小学全面推广“德育作业”育人方式,细化“三段三层三类”,“三段”即把中小学各年级分成三个教育段,低段侧重家庭美德教育,中段侧重个人品德养成,高段侧重社会公德培养”;“三层”即把“德育作业”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育人网络;“三类”即把“德育作业”分为知识类、作品类、实践类。把抽象的、空洞的、大水漫灌式的说教变成了具体的、生动的、精准滴灌式的教育,构建家校社共同育人格局,特色做法被省教育厅发文在全省中小学进行推广,并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案例。

实施思政与学科融合。抓党建引领课程建设,推行“学科知识+德育元素”的全学科教学育人,构建“处处德育场”育人阵地,建立各学科融德知识体系,通过构建一系列德育课程,使学科思政更有意思、更有力量,实现德育课程化、学科思政化、课程德育化目标。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学科所蕴含的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系统进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推动系统讲解、专题讲授、互动讨论有机结合。课后讨论交流,真正用课题牵引讨论、用讨论深化认识,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突出实践性,坚持三个结合,让思政教育“大课堂”有趣有效

推动思政教育与日常活动结合。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时,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统一,让思政课“活”起来。加强仪式教育,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入学仪式、入队(团)等情境教育,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励志报告会”“五老宣讲团”“志愿服务”“听党话·跟党走”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让学生从小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生活、学习和终身奋斗全过程,为学生全面终生发展奠定。

推动思政教育与研学旅行实践结合。贯彻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精神,将课堂搬出校外,将校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育人深度融合,结合写生、采风、展演等艺术实践,紧扣主旋律开展主题创作,在校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打造“行走的课堂”,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基地、农业生产基地、沈氏家训文化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资源,广泛开展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体验课,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文明精神、意志坚强。

推动思政教育与优秀文化结合。充分发挥先进文化教育功能,以校内文化设计活动、以活动促进党建、以党建提升活力,创建一批主题鲜明、有内涵、亮得出、叫得响的党建文化和校史馆品牌,让学生从校内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思想文化育人资源,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浸润学生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积极拓展思政课活动阵地,发挥校外优秀的沈氏家训展馆、三沈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国防教育基地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定期组织学生走进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足迹。

通过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已取得了显著城成效,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进课堂经验做法于2019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暨“2019尼山国学经典师资论坛”上大会交流。10所中小学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授予授牌为“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学校”,10所学校被评为市级“立德树人优秀学校”称号,1所学校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20年5月《汉阴县创新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刊登推广,《“党建+思政+德育”143模式思政建设育时代新人》入选陕西省《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同时也得到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安康日报等一批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