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大地焕新颜 ——平利县正阳镇脱贫攻坚纪实

2021-01-04 11:10 作者: 来源:陕西党建网 字体大小:【

初冬时节,大雪过后,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平利正阳大地,银装素裹,预兆丰收。

“日子有奔头,连空气都是甜的。”新年临近,平利县正阳镇洪家坪村贫困户范作玲心情舒畅,100多头猪仔早就被抢购一空,纯收入10万多元。她说,吃水不忘挖井人,5年脱贫攻坚,为她换来新天。

五年来,一场全方位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脱贫攻坚战役席卷正阳大地,“大草甸下的小村庄”换了人间,无数个体和家庭的命运发生了巨变。

自脱贫攻坚以来,平利县正阳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奋力攻坚,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镇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87户3439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2%降至0%,千年贫困,一朝挥别。

 

干部尽锐出战换群众幸福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镇党委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理念。把建强战斗堡垒,促进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基层党建主要任务来抓。把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果。为攻坚深度贫困,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紧抓“两委”换届契机,严格选人用人标准,选优配强全镇10个村“两委”班子,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的整治,八仙村、泗水坪村等重难点村的党组织整顿提升成效显著。

由于历史原因,正阳镇张家坝村村支书位置空缺。镇党委选派镇财政所副科级干部张凤宝到该村任职。上任以后,张凤宝以村为家,全身心投入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被百姓誉为“拼命三宝”。

张凤宝只是正阳镇众多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为不断强化攻坚力量,县、镇两级累计派驻村工作队员60余人,帮扶责任人300余人,帮扶单位11个,总队长10名,人均结对6户,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几年来,正阳全体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兴产业、补短板、强保障,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打通扶贫农产品出山“直通车”

行走在正阳镇农村公路,小货车、小轿车、摩托车络绎不绝,村民出行方便快捷,农产品有了顺畅的运输通道。“山路”通了,“网路”也通了,“电路”更稳定了,村民彻底告别行路难、吃水难、致富难的日子,大家说起家乡基础设施的变化喜上眉梢。

正阳镇抢抓历史性机遇,整合各相关部门资金和涉农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夯脱贫攻坚“硬基础”。全镇2016-2020投入扶贫专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12.38万元,硬化产业路57.93公里,新修砂石路和联户路12.82公里,修建便民桥30座;饮水工程共投资1150万元,建设完成集中供水39处,分散供水10处,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村组路、产业路、连户路、便民桥等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危房改造支出102.87万元,82户贫困群众通过危房改造实现安全住房有保障。

目前,全镇10个村实现通达率100%、通畅100%,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多举措把贫困户“嵌”在“产业链”

近日,洪家坪村岚架山烤烟基地已完成收获后的平整,600亩基地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进入了短暂的修养期,为的是明年更好的收获。

   “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有了稳定的收入,今年40亩烤烟喜丰收,纯收入达100000元!”12月20日,该村贫困户徐彬和妻子算起了收入账,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近年来,正阳镇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让产业围绕脱贫布局,让脱贫融入产业发展,真正把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推动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通过产业奖补、技术指导、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贫困户受益。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带动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农业产业企业与400余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辐射农户800余户;强化技术培训,依托“一村一品”和特色种植养殖,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鼓励发展种养专业合作社,共建立各类合作社20余家,帮助500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94.22万元帮助900余户贫困户靠产业增收。按照“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突出特色、连片开发”原则,全镇共发展茶园1.2万亩,蜂蜜5000箱,核桃5600亩,建成了中药材种植基地3个,新建猕猴桃产业园300亩、阳荷姜1000亩、烤烟700亩,实现有能力发展产业的群众全覆盖。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格局。

 

挪穷窝,拔穷根,802户群众迎来新生活

南溪河村安置点,白墙青瓦,庭院清爽。旁边的社区工厂是43岁的向顺芝致富梦想起航的地方。思甜忆苦,困居高山的日子历历在目:山高路远,村穷人苦,一年到头难得添件新衣。

搬不动大山,那就搬下山。正阳镇把最好的地段留给了安置群众 “十三五”期间,建设大型安置点5出,802户2248名贫困人口走出高山深沟,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遍地开花的合作社、加工厂、社区工厂,承载了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的朴素愿望。

挪了穷窝,向顺芝每月务工收入约2500元,还能照顾一家老小。她咯咯笑着说,“好日子才刚开始呢!”目前,正阳镇建设就业社区工厂4家、引进培训经营主体24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吸纳就业500余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300人,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安置点里,创业逆袭的故事不断上演。两年前,镇上举办的一次返乡成功人士座谈会,激发了南溪河村易地搬迁户邵安财的创业梦。如今,他成了村里的能人,创办南溪河村的茶叶合作社带动了50多贫困群众增收。

为让易地搬迁群众搬的放心、住的安心,正阳镇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建设“五新”社区为抓手,建设了服务便民大厅,平价商店、儿童活动、文体活动、老年人活动等服务中心。为全力促进农村居民融入社区,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提供了建设基础,切实促进了搬迁居民融入社区新环境、新生活,全面提高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

 

防返贫,强预警,长效机制促振兴

每天一大早,在鄢家台的村道上,就能看到54岁的张善成挥舞着扫把,将村道打扫的干干净净。此前张善成体弱多病,没有固定收入,随时有返贫风险,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监测,为他落实了兜底保障和公益岗位,每个月有800多元的收入,如今,张善成一家收入趋向稳定,从“红色”的脱贫监测户变为“绿色”的稳定脱贫户。

正阳镇在防返贫工作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照脱贫标准,立足实际,严格执行脱贫户、边缘户动态监测机制,实施分类管理、“红、黄、绿”分色预警做法,因户施策,制定落实产业、就业、兜底等帮扶措施,2020年全镇实现贫困劳动就业1727人,占贫困劳动力的97.18%,其中转移就业1252人、农业就业429人、灵活就业26人、自主创业20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目标,确保脱贫后能稳定增收,同时全年新纳入低保142人、临时救助447人,共落实低保388人、五保187人,做到了“应兜尽保”、实现“应保尽保”,有效防范致贫返贫风险,为圆满完成脱贫任务“兜”住了最后一道“防线”,确保贫困群众长效稳定退出。

岚河源头,幸福流淌,草甸之下,物殷俗阜。圆梦“十三五”,挥别贫困,擦亮“生态旅游”名片,生活更有质感,文化自信更有底气。奋进“十四五”,“正”创美好未来,打造幸福高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