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温暖,幸福。”在白河县双丰镇天顺社区住了9年的肖堂芳,对如今的社区生活很满意。邻里之间话家常,提及他们的新家园,总有说不完的“好”。
这样的“好”声音不是个例。金秋十月,记者走进白河县易地搬迁社区,一系列创新实践中处处可见管理与服务的温度,搬迁户面临的难题一一破冰,内生动力被点燃,社区由内而外氤氲着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后搬迁时代”,这样的景象让人欣喜。
3万“蓝本本”定了人更定了心
肖堂芳真正安心下来是在今年6月以后。她的户籍在双安村四组,距离现在的社区有几十分钟的车程。由于人户分离,过去村子有点事都得往回跑,社区开大会、搞选举等活动,她无权参与,许多应有的权益更是无法保障。虽然常年和大家住一起,却有种很强的漂泊感。
在白河,肖堂芳面临的问题十分典型,全县像她一样人户分离的情况,有3万户10万多人,占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其中跨村、跨镇的有1.8万户6.3万人。人户分离,权责不清,久而久之造成了“原籍管不上、住地管不了”的局面。
为保障好这部分搬迁群众的权益,白河县全面梳理摸清了近10年来各类搬迁人口的流向底数,组建起搬迁群众基础信息数据库,经过多年摸索,开发出“白河县移民搬迁信息管理系统”,创新推出居住薄管理模式。
居住薄在全县范围内与居民户口本享有同等效力,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的思路,明确划分各自的管理服务职责。居住薄首页载明:户籍地要确保搬迁户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分红权等5大权益不变,居住社区要做好搬迁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11项工作,其中还明确,在社区居住满一年以上的搬迁群众,原则上可参加安置地村(居)民委员会选举。
6月份,肖堂芳在天顺社区举办的居住薄集中发放仪式上,领到了这张“蓝本本”。紧接着8月底,小儿子入学开证明、大儿子搞社会实践写申请等等事项,都在社区办成了。肖堂芳说,省得她两头跑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蓝本本”,原籍地的权益有保障,现在的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人操心,遇事也知道找谁办、怎么办,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目前,该县已发放居住簿3万余本,解决了10万多名群众的后顾之忧。天顺社区监委会主任阮班青说,居住薄既解决了人户分离导致的管理脱节、服务缺位问题,也理顺了管理机制,很多工作推进起来更加顺畅。6月24日,社区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会,所有搬迁群众有了代表自己权益的组织,接下来业委会还将牵头成立物业公司,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精细的服务。
一张“真人网”让服务润物细无声
明确了搬迁群众的管理权责之后,如何将白纸黑字的条款落到实处?怎样实现科学高效管理,为群众提供更为精准周到的服务?这些问题紧紧依靠人力有限的村级班子显然不够。
怎么办?白河县为此探索推出了“党建+”社会治理“真人网”。一方面通过“单设、联合、挂靠”等方式为社区设置党组织,充分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一方面整合组织、民政、卫健等部门原有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重新划分网格,从村(社区)到县建立网格员、网格长、网格片长、网格总长、总网格长五级网格管理体系。
与以往更多聚焦综治工作的网格化管理不同,该县还专门开发出“党建+”社会治理“真人网”大数据平台,并接入“白河县移民搬迁信息管理系统”,与居住薄对应设置了合疗申报、低保办理、临时救助、补贴查询等功能。操作也十分简便,网格员下载安装“真人网”手机客户端,除了能及时上报信息,帮助管理者掌握社情民意、消除风险隐患、调处矛盾纠纷,还可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真正实现“真人格上走,事在网上办”。
为体现实效,镇上对所有住户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把矛盾突出、信访老户、重点稳控对象纳入红户,将社区矫正人员、严重精神障碍肇事肇祸对象、刑释人员等纳入黄户,其他户化为绿户,根据不同户设定不同走访频率,确保社区安定有序。
“党建+”社会治理“真人网”成效怎么样?作为该项工作的发源地,仓上镇的干部群众最有发言权。
2019年6月,裴家村九组20余名群众,因村里引进的企业搞建设压坏村组道路,集体堵路,阻止车辆通行。网格员柯昌基知道后,迅速在平台上报。上级网格长李家寿等人随即组织企业和群众代表谈判。一边是关乎村子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一边是涉及群众出行的民生大事。怎么办?李家寿随后发动该组所有网格员分头为村民和企业做工作,最后终于达成共识:今后仅允许小吨位车辆通行,企业尽快修缮好塌方及损毁路面。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仓上镇出现了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极其严峻,各社区也采取了严格的出入管控。群众“锁”在家里,生活怎么保障?各网格员带头冲在了前面,主动当起了服务员——送医送药、采购物资、消毒消杀……
翻开“真人网”的历史记录,像这样无微不至、无缝对接式的服务案例不胜枚举,搬迁群众也在一次次的暖心行动中,认可和接受了这张“网”。在仓上镇人大主席李庭奎看来,“真人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智能化、高效率排除风险隐患,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对于治理者来说,更重要的在于,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基层力量参与自治,有效节约了治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网格员、网格长选拔夯实了村级人才库,破解了村级班子后继无人的问题,这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
文化“钙”强了精神家园
随着“后搬迁时代”来临,为搬迁群众提供好管理和服务十分关键,但推动他们主动适应和融入社区生活才是长久之计。对于许多搬迁户来说,生活条件要改善,精神上也要“补钙”。
90后小伙周家仁是仓上镇红花社区居民,今年5月,他所在的社区升格为城镇社区。“社区人口越来越多,邻里关系不仅没有淡,反而越来越和睦。大家个个都有事干,知道奋斗,精神上十分富足。”周家仁说,只有精神富足,才能生发友善、勤劳等积极向上的品质。
好的精神风貌从哪里来?近年来,白河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标,在所有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启动实施“文化融入 文明实践”行动,统筹抓好新民风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夯实安居乐业的思想根基。
红花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波说,“文化融入 文明实践”行动就是在精神上搞工程,一定得有抓手,“要把虚的东西做成实的”。事实也正是如此,该县早在方案制定上就已明确:要建强一支文化队伍,建立一批宣传文化阵地,开展五项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两项社区品牌。
目前,全县包括红花社区在内的安置社区,全部组建了“一员一队一团四会”宣传文化队伍,聚拢了社区乡贤能人,盘活了乡土文化人才资源;建设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风文明一条街、道德讲堂,有条件的社区还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村史馆、家风馆等宣教阵地,社区居民随时都能享受文化熏陶、道德滋养;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导动员社区群众主动参与理论政策宣讲、主流价值培育、优秀文化传承、时代新风塑造、各类志愿服务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和社区特色品牌打造,真正做到“送文化”与“种文化”并进,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居民文明实践养成。
周家仁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今年6月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随后组建了“舞动人声”文艺社团,利用闲暇时间组织社区群众排演文艺节目。目前社团已发展成员60余名,排演的节目常常登上全镇各个舞台,深受群众喜爱。“现在开展活动有队伍、有舞台,各种政策、文化有人来宣讲,时常被正气新风包围着,每个搬到社区的群众都能很快融入,找到归属感和获得感。”周家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