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阴县涧池镇五坪村蚕桑养殖合作社,在100余平方米的育蚕室一排排摆满了蚕架,刚刚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的村党支部书记郭昌和埋头其间忙碌着,满屋只听见蚕儿啃叶子的沙沙声。
涧池镇扶贫办主任文奇:“郭书记是个土专家,爱动脑筋,这些省力化蚕台都是他自己研究焊出来的,他还学习外地的养蚕技术,大力推广自动上蔟技术。”
汉阴县涧池镇五坪村党支部书记郭昌和说道:“这种蚕架底座安装了换向轮,可以随便移动,一个蚕架分为多层,每层上面铺上纱网,等蚕老了再把纱网竖起来,这样就免去了很多道需动手操作的麻烦,相同人工可以增加1倍养蚕量。”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个仅有540户、1659人的小山村,栽桑100万余株,建桑园1020亩,修建标准化蚕室1570平方米,推广制作使用省力化蚕台300余套,年养蚕规模达1000余张,产值200余万元,村蚕桑合作社2019年利润达12万元,给社员返利分红7.22万元,带资入社养蚕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该村成为全县“三个一”产业蚕桑生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涧池镇人大主席温如康:“村合作社能有今天的成效,多亏郭书记的坚持。”
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五坪村的蚕桑产业发展同样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该村坡地面积居多,群众居住零散,撒落在以村党支部为中心的四面山坡上。长期以来,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山里老人一直有养蚕的历史,郭昌和就是其中之一,57岁的他有着40多年的养蚕经验。
成立村合作社时,郭昌和也很为难:“现在的年轻人都出门看大世界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可是,养蚕需要劳力,合作社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劳动力不足。”为了发动村民加入合作社养蚕,郭昌和要求全部村干部白天忙村上工作,晚上全部到户宣传蚕桑养殖,全村12个生产小组503户,村干部实行包户制,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政策必须全部宣讲到位,并把蚕桑养殖列为村干部工作考核任务。
郭昌和曾多次自费到外地学习,结合自身养蚕经验,研制了新型可移动省力化蚕台,他自己先用,给村民示范,后在全村推广兴建标准化蚕室和自动上蔟技术,大大减轻了蚕农们的劳动量。
他到广西学习了“小蚕共育”养殖模式,在村合作社建共育车间5个,可年培育饲养小蚕200张以上,与农户“家庭车间”相结合。由合作社牵头统一订种、消毒、发种、催青,由共育车间将小蚕找技术熟练的能人集中饲养至三眠后再分发到户,蚕农可以接茬养殖。
61岁的彭角勤门口上挂着“家庭车间”的牌子,彭大妈在给蚕撒桑叶,对于郭昌和推广的“小蚕共育”模式,她连声说好:“自从采用小蚕共育以后,我能比原来多养好几张蚕,我和老伴去年养了5季蚕,一共养了9张半,收入达19000元。而且,小蚕最不好养,由合作社统一养大以后发给我们就省事多了。”
汉阴县涧池镇五坪村党支部书记郭昌和:“我一辈子也没干成什么大事,做村干部33年,就想着在退休前能为乡亲们做一点值得纪念的事。”
郭昌和说现在就想把村上的蚕桑合作社做成、做好,不辜负栽下的一千多亩桑树。
2019年初,借助全县“三个一”产业发展规划,郭昌和大胆改制,在合作社设立了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综合利用、小蚕共育和产品加工“五部”,合作社利润按比例分红给社员。
汉阴县涧池镇五坪村党支部书记郭昌和:“目前合作社实现栽桑突破1000亩、养蚕突破1000张、人均增收突破1000元的‘三个一’目标任务。下一步我计划在桑叶茶、桑叶挂面、桑叶菜等加工制作方面再做一些尝试和探索,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合作社为群众带来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