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擎”作用,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链”,精确引才、精细育才、精准用才、精心留才,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刚柔并济引才,构建聚才“强磁场”。紧扣县域经济发展定位,突出“高精尖缺”需求导向,向用人单位放权,建立事业单位“人才编制池”。实施“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名校英才入石”两大刚性引才计划和“校企合作、院地合作、项目引才、技术共享、挂职交流”等柔性引才举措,重点引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广聚域外高端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累计引进硕士及副高职称以上人才52名。
学用结合育才,打造本土“生力军”。盘活用好本土人才资源,大力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千名能人兴业”计划,推行“产业+人才”“远程+实训” 模式,把人才镶嵌在产业链,打通乡土人才成长“快车道”。聘请51名技术专家、177名产业发展指导员,组建12个“百名技术干部进百村”技术服务团队,对74个贫困村、66个非贫困村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用活农技推广“110”服务热线,形成“县有服务热线、镇有技术员、村有指导员”的三级服务体系,累计举办各类培训600余期,开展入户指导3000余次,培育乡土技术人才315名、产业大户124户,辐射带动2万余名群众直接增收。
创新平台用才,搭建干事“大舞台”。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大力实施“一业一站”计划,建成市、县级专家工作站7个。全面推行镇村工作一体化,选派750余名党政人才下沉到161个乡村振兴工作队。创新建立“移民搬迁社区变景区、景区变创业就业基地、基地变市场”的“三变”模式,建成返乡创业示范园3个、创业示范镇示范街区7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6个、新社区工厂22家、“家庭工坊”12个,成功吸纳创业实体312户,吸引2000余名石泉籍在外优秀创业人才返乡建设家乡,搭建了人才在基层一线干事舞台。
多方联动留才,涵养优质“生态圈”。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产业发展奖补、优秀人才慰问等各类人才政策,健全党委直接联系专家人才、重点人才工作联席研究、紧缺人才跟踪跟进和人才非正常流失责任追究的联抓共促机制。36名县级领导带头联系48名专家、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问题50余个,先后兑现奖补资金1100万元,慰问优秀人才160人,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500余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尊才重才敬才爱才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