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定民心——平利县加强搬迁社区党建联心暖心促融入

2020-08-05 08:55 作者: 来源:平利县委组织部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平利县坚持把易地搬迁与基层党建相结合,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既能“住上好房子”,更能“过上好日子”。

强堡垒,社区发展有主心

城关镇白果社区有贫困户党员15人,其中60岁以上的11人,年龄最大的91岁,社区党支部面临无人选、无人用的窘状。镇党委选派副镇长汪晓军担任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联系包抓,2名干部任党建指导员,吸纳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强化支部力量,确保“后继有人”。平利县共有易地搬迁社区110个,围绕“抓党建、壮队伍、优保障、建制度、强引领”思路,采取单独成立、挂靠组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设立群团组织等方式,率先在9个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单独成立党组织,为剩余101个社区分别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同时以打造“15分钟服务圈”为目标,推进9个单独成立党组织的易地搬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真正让办事有平台、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学习有去处。

兴产业,脱贫增收有信心

“支部+产业+搬迁群众”,平利县在100户以上易地搬迁社区配套建设1个农业产业园,依托茶饮产业、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培育农业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大户承包”,盘活搬迁群众闲置土地和资源,把他们嵌在产业链上。长安镇中原村三星寨产业园与社区党支部建立联抓联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产品回购,发展壮大产业园规模。2016年以来,带动贫困户2480人,每年配股分红5.6万元,流转土地3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群众稳定脱贫“双赢”。老县镇女娲凤凰茶业农业园区非公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社区党支部为园区解决土地流转、劳动力、项目争取,园区通过吸纳群众务工、企业代收代销、提供技术支持、委托分散销售,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今年以来,园区对1200亩茶园进行改造提升,建成1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年产茶叶15吨、产值400多万元,让群众鼓了腰包、有了信心,真正体会到茶山就是“金山银山”。

有事干,乐业安居更安心

在洛河镇集镇社区,悦途星越制袜厂的员工正忙得热火朝天,“我一个月能拿2600元,在这里干活还能照顾家庭,不比外边打工差!”集镇社区贫困户吉红艳说。

面对无法正常工作的特殊人群,该社区党支部也积极为他们解决就业岗位。社区贫困户王首明患有先天小儿麻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劳作,社区党支部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让他当起了环卫工人,每月能领到600元的固定工资。

为解决好就业难题,该县以支部为引领,在100人以上社区配套建设1个社区工厂,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搭建信息共享、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平台,社区党支部与县内外企业建立互通共享机制,“一对一”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推进搬迁社区后续发展“十小工程”,办起“小课堂”,建立社区讲习所,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户均一人就业。

目前,该县有社区工厂83家,提供岗位6000余个,培育农民企业1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4家、家庭农场82家,落实222家市场主体带动搬迁户56858535人,年人均增收2200元,走出了一条“支部为龙头、企业为依托、党员为骨干、群众为主体、富民为目标”的新路子。

“三单”管理,服务群众更暖心

广佛镇广佛寺社区有群众13704349人,人多事多矛盾多,社区管理难度大。“以前安置社区由所在地村党支部代管,存在‘原地管不了,现地不好管’的问题。现在我们入户摸底时,很多群众说成立社区党支部是个好事情,终于有人‘管’了。”广佛寺社区党支部书记彭泽兵说。

该县围绕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贫困有人帮、致富有门路“五有服务”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三层管理体系和监委会、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实行“三级网格化+‘党建O2O’”网络党支部管理,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上办”。

八仙镇花园岭村贫困户谢余兵去年搬到集镇安置区,尽管搬到了集镇、住进了新房,但他的户籍还在原村,缴纳合疗还要回原村办理。社区党支部成立后,开设了“一站式”服务窗口,原来要回村办理的事项都由社区代办,极大方便了群众。

在此基础上,社区党支部推行“三单制”管理,结合党员干部岗位责任制,建立“责任清单”;定期入户听取服务事项诉求建议,建立“需求清单”;开展便民代办、志愿服务、“微心愿”认领等,落实“服务清单”,使每一个搬迁群众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让群众搬得安稳。

“自从有了社区党支部,我们办事方便了,心也暖了。”谢余兵高兴地说。

树新风,生产生活更舒心

在老县镇锦屏社区文化广场,群众正聚精会神地观看文艺表演,快板《扶贫不是等靠要》、歌曲《爱我中华》《婆婆也是妈》等节目依次上演,现场处处洋溢着群众的欢声笑语。“看了这场演出,我自力更生的信念更强了!”现场一名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平利县着力巩固“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成效,制定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新风塑造工作行动方案,组织搬迁群众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道德评议,每个社区设置光荣榜、曝光台,弘扬正能量。党员、物业自发组织举办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把家安置在社区、把心留在社区、把日子融在社区。西河镇三合村安置区旁的一块菜园里,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种类齐全,这是社区党支部在集中安置区附近,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为搬迁户建起的“小菜园”。“搬到安置区新家后,以前的土地离得太远,种菜、吃菜都不方便。现在好了,给咱们就近划分了菜园子,出门不远就能种菜,我们住得很舒心!”社区搬迁户柳应平说。

围绕集镇搬迁安置区“十小工程”,平利县不断配套完善社区停车场、农贸市场、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托管中心等服务设施,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区开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学龄前儿童看护中心14个,设立标准化儿童空间6个,满足搬迁群众个性化需求,实现了“农民”到“市民”的完美转变。“搬迁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加快建设易地搬迁规范社区,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地服务,确保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晏清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