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组织需要,我会坚决服从,努力把扶贫工作做好!作为刚刚研修归来的“80后”学者型干部,面对组织的再次召唤,李晓东坚定地回答。在秦岭的大山深处,躬身无言,实干有声,用实际行动兑现着承诺,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2019年7月,李晓东作为河海大学选派的第三任驻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第一书记,开启了帮扶之旅。启程那一天,正是他的爱人和两岁孩子回国之时,一家人擦肩而过。“我们已经有近一年没见面了,这一去正赶上石泉脱贫攻坚百日冲刺,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
较前两任第一书记而言,李晓东相对年轻工作经历也单一,驻村对他来说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到石泉不到一个月,就黑了,也瘦了。他坦言,“尽管做了种种心理准备,来了之后,还是觉得跟想象的不一样。吃的、住的、干的工作,完全不适应。不过想到前面几位年长的前辈都坚持下来了,自己有什么不行的呢!”在不断摸索中,李晓东对当地的情况也越来越熟悉,“现在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当前的第一要务是全心全意投入到脱贫攻坚冲刺中,尽全力为五爱村村民奔小康谋实事、出实招、解难题。”话里行间,是一颗为当地百姓谋福祉的朴实热忱的心。
驻村后,他迅速进入角色,以户籍核查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镇村干部从县、镇上调取五爱村所有户籍信息,以固定时间为节点,逐户排查核对,建立了一份完整的户籍库。在完善资料的过程中,他顶着烈日走访群众、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困难和需求,想方设法融入当地群众生活。每天记录的扶贫日志上,留下了一笔笔对五爱村村民的切实关怀。 得知残疾贫困户廖元银想发展产业,他帮助购置鸡苗、筹建鸡舍,帮助廖元银学习饲养技术;得知新棉村贫困户家的孩子完成学业存在困难,立刻联系河海大学老师进行“一对一”帮扶;了解到扶贫工作队办公设备陈旧,动员学院党支部捐款购置了一批崭新的电脑……这样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李晓东在扶贫路上的身体力行。“李书记很年轻,没架子、能吃苦,是想替咱们老百姓做事的好干部。”今年50岁的贫困户詹礼坤说。 “作为高校派驻的扶贫干部,热心解难固然重要,通过教育引导发挥扶心扶智的作用才更有意义!”到村工作后,他主动为村上的党员上党课,增强大家脱贫攻坚的信心,还将河海大学援助建成的村口电子大屏发展成思想教育的平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滚动播放科学防疫知识和心理疏导讲座。做好扶志扶智的同时,李晓东还自己熟悉的领域积极作为,为这个小山村带来了更多的教育关怀。初次报道时,他以教育帮扶为主题,策划了“真情助学”活动,联系河海大学水文学院等党支部,面向村里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三个不同群体,设计了帮扶方案和对接方式,为小学生捐赠文具和书籍,为困难家庭的中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并送上助学金,为14名当年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了交通补助,并邀请水文学院党委书记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现场课。
2019年,他与扶贫工作队员们一起利用河海大学援助的40万元资金建起了五爱村农产品加工厂,并亲自策划方案、参与筹建、设计商标,今年又再次向学校申请了40万扶持资金,开始了加工厂二期建设。年底,依托河海大学校友资源引入的大河农业公司陆基循环水养殖项目也在五爱村落地。在他的全力协助下,五爱村燕子菊花富硒生态专业合作社的拳头产品——金丝皇菊通过网络平台认证,成功上线销售,成为五爱村第一款线上销售的农副产品。
从“高等学府”到“田间地头”,从名校“学者型干部”到贫困村第一书记,从“扶贫新手”到脱贫攻坚“行家里手”。一年时间,李晓东带着工作队躬身力行,办成了一件件民生实事,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真正做到了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