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中厂镇宽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兴贵怎么也没想到,原来一团糟的生活这么快就有了起色。年轻时因为一场“矿难”失去左臂,干不了重活,没有稳定收入,一家人艰难度日。
如今,他搞起了香菇产业,不仅自己收入大幅增加、日子好过了,还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致富增收。“是村党支部前前后后主动帮我协调土地流转、扶贫贷款,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培训,给了我发展的信心。”看着眼前的14个标准化香菇大棚,回想起近些年来从“贫”到“富”再到“带富”的转变,陈兴贵百感交集。
2月27日,白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县10143户23124人脱贫,7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4%。在白河人心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来自方方面面,但党建绝对是最核心的力量源泉。
筑牢战斗“堡垒”
2019年以前,白河县双丰镇孔城村贫困发生率达49%,是全镇最穷的村,因信访矛盾多发被定为软弱涣散村。面对深度贫困、软弱涣散的“烂摊子”,村党支部书记唐尚林一筹莫展。 为此,白河县采取领导联点包抓、派驻工作组驻点督导、组织部门跟踪推进的整顿模式,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责任清单,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行销号管理,并全程跟踪督导。很快,唐尚林的思路清晰起来,一点点对照查摆问题,一点点开始整顿。年底,村子就摘下了软弱涣散的帽子。
近年来,白河县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创建省市县标准化示范村38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2个,新建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110个。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全面提升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该县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人中,选拔374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培养村级后备力量266人,全面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启动“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实现村“两委”班子全员轮训,深入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职资格“大起底”,组织职能部门进行3轮资格联审,审查清理不符合条件村干部8人,补配8人。
锻造冲锋“战队”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一支忠诚担当、倾心为民的干部队伍。近年来,白河县先后选派635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其中科级领导干部201名,后备干部276名,40岁以下年轻干部254名。在具体推进中,该县坚持因村选派、分类施策,先后将26名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等党群部门干部选派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任职;将43名农业、林业、财政等单位干部选派到产业基础和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任职;将19名政法、司法、信访等部门干部选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治理滞后的贫困村任职,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人尽其才。
选好是基础,管好用好是关键。白河县先后制发《关于整合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力量的实施意见》《白河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制定每日签到、工作日志、考勤考核、召回撤换、季度通报等5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待遇保障、考核评价、问责激励机制,将帮扶干部补贴兑付、评优树模、选拔任用与脱贫成效考核挂钩,2019年以来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优秀干部32人。
激活“造血”功能
近两年,周贤春见人总是一脸笑,幸福溢于言表。她家住宋家镇双喜村,过去没有一技之长,生活过得很是清苦。后来村子建起了歌风春燕茶厂,夫妻俩通过茶厂的免费培训、全程指导,掌握了制茶、管护技术,在照料孩子之余就在厂里务工,很快成了一名产业工人,2017年底因为收入稳定顺利脱贫。去年,夫妻俩仅在茶厂务工的净收入就达5万余元。 “我们将党建活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把镇上光荣、双喜、联络3个村从事茶叶种植的党员组织起来,设立茶叶产业党总支,统筹区域内各种资源,积极对茶叶合作社进行指导,同时提供政策支持,给种植户讲政策、教技术,帮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实现规模、科学发展。”宋家镇党委书记晏晓斌说。目前,宋家镇3个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带动贫困户340余户。
近年来,白河县通过持续深化推进“支部+X+贫困户”“双建双培”、小微党支部兜底促脱贫模式和聚才创业工程,将96个现代农业园区、27个龙头企业、63个社区工厂、79个农民合作组织聚集在党旗下,建立“支部引领、企业担责、贫困户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2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白河县还大力实施非公经济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成全市首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性教育基地,成立党建指导服务团,实现把党建做实、把企业做大、把产业做强,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创新探索“党建+技能培训”“三三融合”培训模式,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助推产业、以产业带动创业,实施“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