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木争春,和这生机盎然的景象交相辉映的是白河县党员干部奋战脱贫攻坚的热情和热火朝天的干劲。
74个贫困村,2.3万户6.9万贫困人口,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白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如何实现从深度贫困到脱贫致富的华丽转身,成了全县上下必须合力破解的难题。
“要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互促互赢。”县委书记陈晖多次在讲话中这样指出。
白河县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挺在脱贫攻坚前沿,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目前“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2019年脱贫10143户23124人,退出73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4%。
中厂镇宽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兴贵年轻时因为一场“矿难”失去左臂,现在怎么也没想到,原来一团糟的生活会这么快走上正轨。
“是村党支部前前后后主动帮我协调土地流转、扶贫贷款、养殖技术培训,给了我发展产业的信心,不然我依然是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打工仔……”看着自己的14个标准化香菇大棚,回想起4年来自己从“贫”到“富”再到“带富”的变化,陈兴贵百感交集。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中的“神经末梢”,只有村党支部这个“主心骨”硬起来,才能让贫困群众最快感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红利”。
白河县大力实施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计划,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人中,选拔374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启动“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部门分工配合,责任明确、保障有力、运转有效的“大培训”工作格局,抓好村“两委”班子全员轮训。深入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是否合格“大起底”,组织职能部门进行3轮资格联审,审查清理不符合条件村干部8人,补配8人。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培养村级后备力量266人。加大农村发展党员力度,近年来,发展农村党员273名。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覆盖,切实选优配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贫困和党组织软弱涣散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孔城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9%,是双丰镇最穷的村,因信访矛盾多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面对深度贫困、软弱涣散的“烂摊子”,村党支部书记唐尚林一筹莫展。
为确保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实堡垒,白河县采取领导联点包抓、派驻工作组驻点督导、组织部门跟踪推进的整顿模式,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责任清单,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行销号管理,并全程跟踪督导,确保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取得实效。
有县级领导定期到村指导,有镇党委帮带,有组织部门督促,唐尚林的思路很快清晰起来,整顿工作顺利开展,去年,孔城村如期摘下了软弱涣散的帽子。
“水、电、路都到户了,安置房、文化活动广场也建好了,新建和管护的茶园规模超千亩,茶叶加工厂也正式投产运营了,茶叶、肉牛、生猪已经成为我们村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站在2019年度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演讲比赛现场,唐尚林欣喜地讲道。从迷茫、不知所措到充实、自信满满,唐尚林的变化离不开该县抓基层党组织助推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强有力举措。
近年来,白河县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创建省市县标准化示范村38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2个,新建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110个。深入推进远教扶贫“八个一百”工程,创建标准化区域化培训中心11个、示范广场28个,培育学用示范基地20个,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在白河县卡子镇仓房村,一畦畦整齐的“扶贫小菜园”是驻村工作队合力攻坚、倾心为民的最好见证。
贫困群众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大山搬到安置点新房,然而没有土地成了他们的一个“心结”。有的不惜每天来回跑十几里路到老家种地,安全问题成了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仓房村驻村工作队商量过后,决定流转划分土地,让贫困群众在房前屋后种菜园,并采取“一对一”认领模式,与帮扶单位市中医院签订种销协议,解决销路问题。
“有地种,还能卖菜赚钱,这下心里踏实了,工作队真是贴心!”,村民们一面将丰收的黄洋芋搬上帮扶部门市中医院开来的销售“直通车”,一面喜笑颜开地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一支忠诚担当、倾心为民的干部队伍,要把最硬的干部集中在脱贫攻坚一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吉彩说。
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该县先后选派635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其中科级领导干部201名,占比32% ;后备干部276名,占比43%;40岁以下年轻干部254名,占比57%。
坚持因村选派、分类施策,先后将26名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等党群部门干部选派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任职;将43名农业、林业、财政等单位干部选派到产业基础和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任职;将19名政法、司法、信访等部门干部选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治理滞后的贫困村任职,实现了“你贫困我来帮”的最优组合。
“县农业产权服务中心选派到仓上镇槐坪村第一书记巴山,未履行请销假手续,擅自离岗……。”这是白河县2019年第一季度通报的驻村帮扶工作问题之一。这种具体到单位到人到事的通报方式,不仅让被通报人,也让负有管理责任的选派单位和镇党委感到面上无光。
痛定思痛,县农业农村局会同仓上镇党委及时对第一书记巴山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扛担子、抓任务,2019年二季度以来,通过各方协调努力,培育发展壮大方成家庭农场、高山人家养蜂专业合作社、春雷农业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3家,带动58户227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完成了2处居民小区亮化绿化工程。
选好是基础,管好用好是关键。白河县先后制发《关于整合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力量的实施意见》《白河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制定每日签到、工作日志、考勤考核、召回撤换、季度通报等5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待遇保障、考核评价、问责激励机制,将帮扶干部补贴兑付、评优树模、选拔任用与脱贫成效考核挂钩,2019年以来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优秀干部32人,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脱贫任务重、攻坚难度大,面对这一现状,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机制、聚焦重点,破解脱贫难题。近年来,白河县创新实施的“双建双培”机制、小微党支部兜底促脱贫模式、党建引领提升搬迁融入度,分别获得2017年、2018年、2019年陕西省组织改革创新奖。荣誉只是新的开始,一份份厚重的成绩单、一张张收获的笑脸才能让创新成果更加熠熠闪光。
2018年,对返乡创业的90后小伙子吴远新来说,是难忘的一年。他不仅基本还清了创业借款,还向入股贫困户分红9万元;最欣慰的是,他通过村党支部的考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吴远新是城关镇群力村老党员吴福根的儿子,在父亲的感染和村“两委”班子的号召下,2015年,他决定回乡圆致富梦。时光不负努力,凝聚着他几年心血的白河县远大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一步步扩大,2019年盈利100余万元,入股的22户66名贫困户纷纷喜笑颜开的收获分红,其中最多的分到15000元。
“我父亲是老党员,2019年11月10日我也正式被接收为预备党员。自己生活改善了不算啥,我们一定要把合作社、远大园区继续发展壮大,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对于未来,吴远新踌躇满志。
这是白河县创新推行“双建双培”机制的典型案例。近年来,白河县着力建强党支部,建好“X”,将政治合格、群众威信高的150名市场主体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鼓励支持160余名有带富能力的党员和村干部创办市场经营主体258家,实现74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真正打造一支党性强、能带富、扎下根的“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进了茶厂,照顾孩子和挣钱,一样不落下,真是好!”周贤春脸上的笑容就是“幸福”两个字的最好诠释。
周贤春是宋家镇双喜村贫困户,夫妻二人在照料孩子上学之余就在家附近的歌风春燕茶厂务工,通过茶厂的免费培训、全程指导,掌握了制茶、管护技术,吃上了一碗热腾腾的“茶叶饭”,并于2017年底顺利脱贫。2019年,夫妻二人仅仅在茶厂务工净收入就达5万余元。
“我们将镇上光荣、双喜、联络三个村从事茶叶种植的党员组织起来,设立茶叶产业党总支,统筹区域内各种资源,积极对茶叶合作社进行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将党组织活动的重点与党员群众最关心的茶叶产业联系起来,给种植户讲政策、教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宋家镇党委书记晏晓斌说。目前,宋家镇三个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带动贫困户340余户。
小微党支部兜底促脱贫模式是该县探索的又一党建促脱贫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能力聚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在产业链上、贫困户富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市场主体推动、党员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参与的产业链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新格局。
与此同时,白河县实施党建引领提升搬迁融入度,着眼解决移民搬迁群众后续融入发展问题,全面提升“实际入住率、稳定脱贫率、旧宅腾退率和搬迁融入度”,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快融入、可致富的目标。大力实施非公经济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成全市首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性教育基地,成立党建指导服务团,实现把党建做实、把企业做大、把产业做强,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创新探索“党建+技能培训”“三三融合”培训模式,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助推产业、以产业带动创业,实施“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获评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
近年来,白河县通过持续深化推进“支部+X+贫困户”“双建双培”、小微党支部兜底促脱贫模式和聚才创业工程,将96个现代农业园区、27个龙头企业、63个社区工厂、79个农民合作组织聚集在党旗下,建立“支部引领、企业担责、贫困户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2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麻虎人”“红薯产量大王”……这些荣誉属于麻虎镇十里社区65岁的老党员何忠顺。让何忠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直坚守的的生活态度,会以“勤奋、坚强、自立”这些词语表述出来,并感染这么多贫困群众决心自力更生、发家致富。
十三年前失去独子的变故并没有击垮何忠顺,让他撑下去的是只有几岁的孙子,2018年春季,何忠顺积极响应镇村号召,带头流转闲置土地发展红薯5亩,并以亩产红薯5000余斤,净增收1.3万元的好收成,成为当地群众勤劳增收的典型榜样。
“何忠顺这么大年纪还坚持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我们更应该加把劲,争取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最美麻虎人”表彰大会上,何忠顺的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人。
“乡亲们,贫困不光荣,不能把贫困户的帽子传给儿孙,我们勤劳致富脱贫才光荣。”宋家镇磨坪社区的院落会上,退休党员干部柴敦科用乡土乡音宣讲着脱贫攻坚政策,燃起了在座贫困户自主脱贫、努力奋斗的热情。
宋家镇创新开展“草根讲堂”宣讲活动,号召党员把群众需要的医疗、就业、搬迁、产业发展等政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宣讲出来,切实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了起来,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白河县致力于把农村党员队伍培育成脱贫攻坚的“实干家”,成为脱贫致富的实践者、先行者和脱贫致富精神的传播者,广泛发动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的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参与示范项目,与贫困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培育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子,带动他们搞好生产经营,提升致富能力。坚持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通过率先脱贫党员现身说法、经验交流、结对帮带等方式,带动其他贫困党员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发挥开展党员贫困户率先脱贫集中帮扶行动的规模效应。
党旗在脱贫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在攻坚一线发光发热。白河县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充分激发起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必定能转化为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的白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