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好干部必须忠诚与担当兼备

2019-03-12 23:00 作者:吴江 来源:《人民论坛》 字体大小:【

【摘要】造就忠诚的干部队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正确把握好忠诚与担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与互动联系:忠诚是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信念基础,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忠诚的行为检验,忠诚与担当必须统一于干部成长的全过程。广大干部只有筑牢忠诚信念之基,肩负勇于担当之行,才能不断增强忠诚与担当兼备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品格。

【关键词】干部队伍 政治品格 忠诚 担当


“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好干部的核心标准,要坚持好、落实好这个标准,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正确把握好标准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系,特别是要教育干部摆正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勇于担当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忠诚与担当兼备的自觉性,切实解决知、信、行的统一问题。

忠诚是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信念基础

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是一切实践行为的逻辑起点,不解决忠诚这个基本信念和基本立场问题,担当就一定会出问题。举两个例子,一个是40年前,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小岗村党员干部签下“秘密契约”的使命担当,这种担当就源于干部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定信念。契约中写道,“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为了让老百姓不再挨饿受穷,严宏昌等基层干部同志才不怕坐牢杀头。

当年的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敢于顶住巨大压力支持农民“包产到户”,敢于直言:“是或非,只能从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衡量,靠实践来检验,决不能靠报纸的一篇编者按来裁决。”只有对党和人民利益的无限忠诚,才能如此担当改革大任。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因此,忠诚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理性,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

而另一个例子,就是像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这样的政治上“两面人”。把忠诚做在表面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一套、行动一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要高度警惕那些人前会上信誓旦旦讲‘四个意识’、高调表态,而私下里却妄议中央、不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口口声声坚定‘四个自信’、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背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立场不稳的人”。这些人是假忠诚、伪忠诚,即使有所谓的“担当”也一定会是祸国殃民。“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政治上两面人的“伪忠诚”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但终究会暴露出他们只会忠于自己的私利,背叛党和人民利益的丑恶嘴脸。因此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忠诚源于信仰,信仰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人生价值追求使然。解决领导干部的忠诚问题,核心是把好选人用人的政治关,要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

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忠诚的行为检验

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眼中的忠奸善恶是看有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任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就是担当起人民解放、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历史重任。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中,无数先烈以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们对民族和人民的英勇担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旧中国百弊待除、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废墟上起步,战胜一切内忧外患,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创造出一个个重大成就,涌现出成千上万英雄模范人物。

在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年时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庄严宣示,开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兴国的宏图伟略和治国理政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既体现党性,也考验作风。关键是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近些年,群众反映出来最大的意见就是领导干部的不作为,做太平官,混日子。其危害最大的是缺少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应该认识到,这是对党不忠诚的表现,不愿为党分忧、不肯为党尽职。有些领导干部平时讲的头头是道,可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畏畏缩缩,一身“官油子”习气,何时都可以稳当“不倒翁”;面对矛盾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不敢坚决斗争。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干部多数是在机关“温室”里成长起来的,缺少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我们选拔考察干部时只看勤奋工作,不看担当责任;只看严于律己,不看挺身而出;只看老实听话,不看胆识主见。二是多年来干部考核“惟票惟分”现象严重,形成了“老好人”的官场文化。其结果是干部越是有担当,负面反映就越多,民意票数就越少,组织越是不敢用。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组织上要有担当,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忠诚与担当必须统一于干部成长的全过程

理论上讲,忠诚与担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说知与行的合一,就在于两者之间不是割裂的矛盾体,但是知行合一不易做到,又在于两者之间不可相互替代。要求干部忠诚就意味着干部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意味着党组织对干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要求干部担当则意味着要同违反党的纪律和政治原则的人和事做坚决的斗争,对党的事业要敢于负责、善于创造、撸起袖子踏下心来真抓实干。两者辩证统一在干部的知行合一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严管和干事创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把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归咎于从严管理,这是不对的”。从严管理干部是对干部真正负责,干部要领悟到党组织的良苦用心,习惯于在严格管理中工作生活,切不可把严格管理当成逃避责任、消极怠工的借口。这是很有针对性的批评。因此,考察干部的忠诚与担当,要注意从干部成长的历史全过程考察,从干部思想和行为的动态变化中考察,从干部知行合一的具体表现和关键事件中考察。也就是看忠诚不能离开具体的责任担当;看担当更不能离开政治信念、政治方向。当前,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仍然有许多难题需要科学探索,特别是干部的忠诚与担当两个方面的标准,需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任用方式、以及不同岗位的要求,制定出可测性、可控性、精准性比较强的考察方法、培养方法和管理规范。同时,在干部培养选拔实践中也需要创造更多的新鲜经验。

(作者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人民网,2019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