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提升】做“菖蒲式”组工干部

2019-12-09 14:20 作者:廖婷 来源: 字体大小:【

冬日窗前的漆墨上空中,绵延向西南的雾影山头、笔直到天际的车水马龙,是每晚这幅窗前画的主角。在一旁的角落,有一个小小的古木色盆栽,里面零散着碎石,还有些许黄色细叶,那是我热爱的一种植物,名为“菖蒲”。尽管枯竭如此,我却把它奉若珍宝,也许是种执念,生活和工作总有种敲打,像自行车干涩的刹车声,揪着提醒着什么。思绪是窗外南山的万千碎叶,有的如水,有的如银,在我低眉之间一一展开,回到我和菖蒲的缘分起点。

年轻的时候,喜欢玩文弄字,追寻文人爱好事物,菖蒲为文人雅士所爱,我也随即有样学样。后来,随着年纪减长,慢慢读了关于菖蒲的书籍,心性有了磨炼,深深地爱上这平凡的物种。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

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先民把菖蒲人格化,视为神草,深受崇拜。我则视它为尘世间的另一个自己——精神高地的神灵,指引我保持品格净化和心性淬炼。

它是不假日色、不资寸土的实践者。用于盆养的菖蒲多用“石菖蒲”,生于水中的石头之上,栽培时可以不依托阳光和泥土,在盆里摆几块石头,盛满水,向石上洒些冷米汤,再抛些菖蒲籽,然后把盆子置于阴湿之处,石上缝隙就生出条条细叶。几十年如一日。它既耐得住时间流逝,也耐得住条件苦寒,全身心忘我投入生长,纵使物换星移、山川流转,只要一丝缝隙,必然绝处逢生。这正是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也是组工干部在国家繁荣、生活康泰的当下,应坚守的优良传统。

它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表达者。菖蒲生性朴实,生野外则生机盎然,着厅堂则亭亭玉立;安于淡泊,不与旁花争奇斗艳,静立如禅,自古是文人雅士案前珍草,用以寄托心志。它在文化长河中洗尽尘心,褪去铅华,低调却深远。做人理应如此,组工干部更应如此,朴实无华接地气,立身立业善修行,才能放下对虚华得失的算计,摆脱精神的桎梏。

它是孜孜以求、细水长流的修炼者。菖蒲喜湿润,需时时补水保持湿润。人也要时时充电学习,以保持自身知识丰盈。家中枯竭的这盆菖蒲,是因为我出差一周未浇水,难过之余,我把这座枯盆留在窗前,时刻提醒自己记得它曾经与生命的抗争。
  作为组工干部,在工作上,如果不勤奋学习、不积极提升,不让自己保持丰盈,就会如这枯盆一般;菖蒲也耐修剪,植株愈剪叶形愈细。每每夏季经常剪短叶丛,新叶便会繁茂而显细小,由此生出的盆景才最为动人。仿若人的生命轨迹,需不时打磨修整,这一路才能“碰见藏在身上的生命,碰见藏在生活里的欢乐”。作为组工干部,要不断审视自身,摒弃身上不适应的东西。从这天然小物身上,汲取修炼自身的感悟,进而提升自身能力,获得功德圆满的感动,这感动驱使自己再修炼,如此轮回以生活激励工作,以工作回馈生活。

它是清水不涸、数年不枯的大隐者。正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菖蒲便是在野间、在案前的隐世高士,它不沾污泥,在天地间“伍清泉、侣白石”,宛若凡世一股清流,彰显了君子的品行。清水若不涸,可数十年不枯,永世纯净出尘,令人钦慕。在这纷杂的世间,保有内心的清流,犹如行星公转不能停,也如恒星发光不能歇。干净是清泉,清正是白石,作为组工干部,要像菖蒲一样,与清泉为伍,与白石为伴,夯筑心灵净土。

我想说,当我来到了组工的怀里,看到依然憧憬的、依然不变的是一种菖蒲般的精神,鼓舞着我奋力前行。窗前的枯盆永远定格,未来的盆景永远丰盛。不在乎是否长成仰天大树,不纵情是否开出繁花似锦,即为小草,也总会傲恣茁长、绿茵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