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龙,汉族,1964年12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安康市原扶贫开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正县级)。
30年扶贫路 “真”情不改
工作的39年里,“两出三进”扶贫系统,30年奋斗在扶贫战线,是安康扶贫脱贫路上的践行者和见证者。他主持编写了“十五”以来安康市扶贫开发各类规划,并将全市992个贫困村需要实施的5830个发展项目全部纳入行业部门各年度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了供需对接问题,成为全省规划范本。他结合实际,牵头制定了30多个扶贫开发工作方案、20多个政策实施办法、18个指导性文件,为安康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他指导编制了4个深度贫困县区和168个深度贫困村县级脱贫攻坚规划和村级实施方案,并通过积极争取将规划项目全部纳入省市支持范围,牵头起草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十条意见》,督促指导深度贫困县区和深度贫困村建立工作落实推进机制,为破解全市深度贫困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1997年被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世行贷款项目工作先进工作者”;2016年10月被国家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表彰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2020年10月被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荣誉称号。
他敢于攻坚,他主抓扶贫搬迁工作15年,累计搬迁11.71万户44.2万人,有6.61万户25.1万贫困人口通过扶贫搬迁摆脱贫困。他主抓探索符合安康实际的“6663”(6个结合、6种安置模式、6个工作机制、3级示范体系)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模式,被省政府肯定推广,为安康脱贫攻坚期间完成10.53万户33.52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他主抓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监测工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压实责任切实提升扶贫数据信息质量的九条意见》和“数据信息一体化”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推广交流。特别是2020年,面对脱贫攻坚收关,他始终坚持背水一战的决战意识、毫厘不差的“交总账”意识和万无一失的完胜意识,排查住房隐患、确保兜底保障、紧盯舆情风险,全面开展“对标补短”,有力消除帮扶措施政策空白点和漏点,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普查期间,带领干部连续60余天熬夜奋战,制定方案、普查培训、把好关口、建立台账,全市脱贫攻坚普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他善于创新,针对安康教育致贫的主因,牵头负责教育扶贫试点,通过推进国民教育、贫困助学、技能就业、拓展提升四大工程,共资助贫困学生75.88万人次,有8万余名贫困家庭学生圆了大学、职校梦;他牵头负责金融扶贫试点,通过推进“865”(8种信贷产品、6种信贷服务、5项金融机制)金融扶贫工程,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3.24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4.6亿元惠及7.68万贫困户,发放扶贫再贷款51.5亿元,使用国开行扶贫贷款21.89亿元、农发行扶贫贷款21.41亿元,切实解决了脱贫攻坚资金短缺难题,安康市被列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他力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指导建立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1088个,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300个,为贫困村顺利脱贫、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先后探索创新“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扶贫搬迁”“项目资金捆绑”“第三方评估”“脱贫普查”等各类试点32个,多个试点经验被中省肯定推广。
与刘子龙共事过的人对他最一致的评价就是,这个人很“真”, 敢于说真话、办实事、动真格,30年栉风沐雨,仍然本色不改。
他的“真”是对党的“真忠诚”。刘子龙始终坚持信仰不变,时刻保持一颗对党的忠诚心,坚守政治方向不偏航,坚决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他担当进取、实事求是、勤勉务实,认真研究领会中省要求,将群众广泛认可受益的好政策,能见实效破难解困的好办法铭于心、落于行。他严以修身、廉洁自律,从不利用公权谋取任何私利。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醒,要求坚守底线,有所担当作为,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历练培养干部,自他担任科级以上领导29年来,分管的干部无一人因违规违纪受到组织处理,带出一茬又一茬业务骨干,一批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他的“真”是对群众的“真感情”。刘子龙与贫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一年大半的时间都在基层调研,现场指导工作,“走最远的路,到最贫的村,访最穷的人,看最真实的情况,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是他的工作信条,30年来,他深入139个镇办、1382个行政村,踏遍了992个贫困村的沟沟峁峁。他总是说扶贫干部就是要为穷人说话、为穷人办事,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到贫困村改善发展条件上,帮扶贫困户脱贫上,不失扶贫人的本真。
他的“真”是对事业的“真上心”。刘子龙从不避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常常因为讲真话得罪人,却又因此获得更多更深的认可,县区、镇村和部门经常就疑难问题与他商讨解惑,他总是第一时间研究指导,破解难题。他曾在外界认为扶贫开发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在全市10个县区选择了10个最贫困的村和1个贫困片区,组织拍摄了《扶贫开发任重道远》纪实专题片,在省市县三级会议上播放,引起各级重视,开启了建设特困村的先河。他力主把各级主要领导和有实力的部门帮扶的村选在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方,力求“接地气、扶真贫”。
初心不易,坚守更难。一头白发见证了刘子龙30年的扶贫路,一身正气赢得了身边人的良好口碑,一颗初心让他走的再远始终没有忘记为何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