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提升】奋斗濡染青春本色

2019-10-28 14:15 作者:段文贞 来源: 字体大小:【

最近读到路遥先生的著作《早晨从中午开始》,掩卷遐思,感慨万千。这本书主要回忆了作者创作《平凡的世界》三部曲的艰辛历程,从题材上看属于创作随笔。
  路遥先生从1982年到1988年间历时六年时间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而就在结书短短4年后的1992年,也就是写完这本创作随笔同年,便怆然离世。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承载了路遥全部生命的重量和智慧,而《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随笔恰恰见证着他生命最后这十年的苦难与辉煌。  

这本书打动我的,除了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挚感情,更重要的是能在书中字里行间读出作者追求艺术创作的执着信念、坚定意志和吃苦牺牲的精神,读出一个“苦孩子”用奋斗濡染青春的卓然风姿,让人震撼、折服,肃然起敬。

阅读过路遥的人应该知道,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一部《人生》已经让他声名鹊起,在当时的文坛占有了一席之地。那么,又是什么让他完全抛弃《人生》的荣耀光环,从春风和煦的气氛中再次踏入冰天雪地,呕心沥血地开始一段新的长征呢?我想,那便是信念的力量。路遥在年轻时就萌生了“在四十岁前完成一部规模宏大的长篇巨著,一部反映当下社会普通劳动阶层(农村题材)的百万字纪实文学”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想法逐渐成为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他抱定“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以青春和生命做抵押,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如苦行僧般苛求。为了约束自己,他每天都工作到半夜两三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睡眠往往从午夜抑或清晨直到午饭前一小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正如书名一样,早晨便是从中午开始的。

创作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庞大体系不亚于开展任何一项学术研究或者科研工作。创作开始后,为了确保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准确性和人物形象的丰满,他用了3年时间来搜集整理资料。阅读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甚至摘抄了跨度近十年的报纸,记录了几十万字的笔记,并对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各形各色人物进行走访。在之后3年漫长而紧张的实际写作中,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健康损伤,以及“奴隶般机械劳动”所产生的迷茫、沮丧、怀疑等精神危机,致使创作多次难以为继,但他却凭借坚韧和耐性,以及不屈的意志,无数次爬起来,重燃起新的斗志。

创作的六年是体力和心力上承受痛苦的六年,作者舍弃人间美好孤独前行,他远离家人,孤身在矿场、机关闲置房、小镇招待所写作,排除一切干扰,独自啜饮寂寞,争分夺秒用生命写书。这六年也是他和自己的身体抗争的六年,粗衣粝食,在暴风雨中豪迈飞翔,用滴血的手指拨弹出绝响……三部写完,已是形容苍老,精神濒于失常边缘,可谓是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

路遥是伟大的,这缘于他有一个伟大的情怀,一个远大的抱负,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馨的港湾,应该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他说: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路遥,同时也是关于每一个追梦者的故事。如果你有梦想,你便会在这本书中映射出自己。如果你在奋斗,你便能在这本书里获得心灵上的洗涤和激荡。

如果说路遥用青春和生命走出了一条大家巨匠摘星揽月的朝圣之路,有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决绝。那么,作为一般人,我们对信仰的坚守更应该是自我的认知、完善和提升,更应像朝圣者一样,虔诚而谦卑。歌德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奋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是要靠不懈的努力换来的。对我们常人而言,只有奋斗,才能体验到充实感,才有可能走出人生的洼地,迎接崭新的人生。

如果你没读过《早上从中午开始》,那一定要去邂逅那颗遗世而独立的灵魂,仔细聆听它如何“在人民生活的大树上不自禁地为他们歌唱”。